刺激消费,一直是“扩内需”的重要举措。这几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们都要为如何刺激消费“把脉”。得出的看法也基本一致:完善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昨天,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记者见面会上又提出了类似观点。
百姓为何不敢花钱?委员们认为,只因有“三怕”——怕老无所依,怕无钱治病,怕教育投入不足愧对孩子。要让百姓痛快花钱,提振消费信心,除了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外,恐怕还要在这三个方面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养老金
要有长效增长机制
今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10年后将增至2.7亿,而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以上。
养老是个“伤不起”的话题:养老金双轨制长期存在;基础养老金水平偏低;机构养老僧多粥少,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养老院住不起,家庭养老,护理照料又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撑体系……
归根结蒂都是钱。在目前养老金双轨并单轨仍无时间表的情况下,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险长效增长机制的建议。他认为,目前中央财政补助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偏低。建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基础养老金与物价上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农村最新扶贫标准挂钩联动的长效增长机制。
来自保险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滨建议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增加养老金的“厚度”。他提出:健全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的税优幅度,并对个人缴费部分采取延迟纳税的方式;借鉴国际经验,将养老金由“非强制”转向“半强制”,并逐步转向“强制”,可先要求国企及其他已经盈利的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年金,待条件成熟时,要求所有单位都必须建立,实现“强制性”;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有部分资金投资于长期性投资项目,并允许定向配置大型企业债券、金融债,使养老金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特药救助
大病治疗需“定心丸”
老百姓“怕病”,最怕的是生大病。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家庭经济迅速崩溃。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企业事业部总监冯丹龙透露,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透露,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对患者和家属而言,临床效果好的特效药物,如治疗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和相关生物制剂,但是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负担又将他们推向绝望的深渊。”冯丹龙说,目前这些疗效确切的特殊药物尚未纳入医保,自费购买这些救命药物为病患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医疗支出,导致“因病致贫”。缓解医疗负担,建立大病重病救助机制成为医疗体制改革中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冯丹龙建议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企业、患者多方筹资的特药救助机制。针对肿瘤高发病种,酌情选择部分疗效确切、能提高病人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创新药物,借鉴现有成熟的患者慈善援助项目经验,由政府、患者各承担部分费用、医药企业捐赠部分药物,各方共同合作帮助患者减轻医疗负担,让患者用上救命药,缓解“因病致贫”的民生问题。
教育支出
是否可以税前扣除
全国妇联对全国城乡家庭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1%,并且仍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许多家庭已将教育、医疗和住房列为生活的三座大山。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郭广昌为此提出建议,将教育支出在税前扣除,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压力。郭广昌认为,这几年整个财政税收收入的增长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超过了GDP的增长,在这块是有减税空间的。
“我尤其关注中产阶层,他们承担的税务负担很高,有孩子,再加上购房,可能双方父母都要赡养。所以我觉得个人所得税这块,可以把教育的支出,第一次购房利息的支出,赡养父母人数不同都应该考虑到里面。”郭广昌说,海外也有个人所得税,但都有抵扣制度的,可以把教育、医疗等费用抵扣掉。“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家庭的教育支出,首先纳入到个人所得税的抵扣中去?收税之后增加教育投入,还不如把部分税收直接让给父母,可能对他们的子女教育有更实在的效果。”(特派记者潘高峰 于明山 江跃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