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务萎缩国际战略前途未卜
不进则退。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中金虽有先发优势,眼下的竞争格局却是后来者居上。在国内券商逐渐成熟长大的同时,中金的领先优势渐失,不仅收入大幅下降,其投行市场份额也逐步萎缩。
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券商年报显示,2005年至2011年7年时间里,中金公司年净利润逐级下滑,2011年甚至滑落至历史最低。
2011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为22.57亿元,在券商中排名滑落到17名;其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2604万元,在券商中排名低至71名。仅“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一项,是其2011年唯一的亮点:中金以13720万元,排名行业第二。
即便是如此微薄的利润下,其2011年管理费仍居高不下,远高于国内其他券商,其运营成本面临巨大压力。
有券商微博上评价,“中金虽然曾是投行第一集团军,但相对于中信证券这种综合性券商只是个小券商(2011年度营业收入约为中信的七分之一),抗风险能力差。”
中金公司内部人士分析,利润下降源于三点:“首先,2011年投行部门的逆势扩张导致管理、薪酬成本快速增加;投行业务从抓大放小到大小并重时间尚短,转型效果不明显;国际化战略取得成效尚需假以时日。”
以中金投行业务为例,足以见证中金从盛及衰。曾经,凭借大型国企IPO项目,中金的IPO承销金额与份额位居券商之首。2009年,中金IPO承销金额为113亿美元,市场份额在亚太区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一。
然而,随着大项目越来越少,中小企业IPO项目比重的增加,之前在小项目上储备不足的中金增长显得乏力。2010、2011连续两年,中金分别只承销了两家公司IPO;募集资金虽然勉强保住前二十之列,但承销保荐费用却处于中游水平。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中金在议价能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劣势。
此外,中金在债券承销上的优势也与后来者差距逐渐缩小。
业内人士分析,中金投行战略的失误或许是其IPO下滑的主因。中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小项目组一直都有,只是投入小,受重视程度不够。直到2011年年初,中金才转向大力发掘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
2012年两会期间,中金董事长李剑阁曾表示,2011年以来中金已经加强了高增长企业IPO业务的投入,在公司内部加强了人员配置力量,目前公司储备项目丰富,效果在2012年将开始显现。
然而,或许是中金运气欠佳。一方面,2012年下半年IPO暂停,另一方面,与已经在中小项目上形成明显优势的国信、平安和广发等券商相比,中金要在此领域有所建树,非朝夕之功。
同时,作为转型与突围的重点,中金的国际战略短期或也难有建树。
2009年开始,中金做了很多海外扩张,先后在香港、纽约、新加坡和伦敦分别设立了子公司,为打造“植根中国的国际投行”奠定基础。然而,这些海外扩张到底能不能产生效益?
2010年10月18日,中金第一次全面参与的非中国公司的海外IPO项目,联合承销普洛斯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IPO规模高达39.14亿新元(约合30亿美元)。除此之外,尚未看到中金国际化更多业绩。
另一个事实是,随着国内券商国际化加速以及十多家券商香港子公司的设立,在中金引以为重的香港市场,其优势亦不明显。
而且,被中金寄予厚望的国际板一再推迟对其也是一大打击。此前,李剑阁曾表示,许多国际著名企业跟中金公司签了一些商业协议。一旦它们成功登陆A股,或许能为中金赢得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现在看来,国际业务要成长为中金新的利润增长点,恐还需时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