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灵巧的竹木制手工艺品吸引了不少好奇民众驻足观赏。 赵琳露 摄
来自灌阳镇的戴昌田正在展示他用竹、木拼接而成的手工艺品。 赵琳露 摄
竹编“鱼缸”备受瞩目。 赵琳露 摄
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八,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举办一年一度传统“二月八”农具文化节。来自灌阳及周边县全州、兴安、湖南江永、道县等地数万名民众纷纷涌进灌阳县城,出售或购买各种农具、果苗及种子。
19日清晨,平日里安谧的县城滨江路早已热闹非凡。往来的人群络绎不绝,加之摆放在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农具,一公里长的竹木制品、农具、家具一条街被挤个水泄不通。一些家住偏远山村的商贩为了抢占个好摊位,更是提前数天到此“安营扎寨”。
农历二月初八正值春耕春播时节。“二月八”农具节最早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初各地的民众只是相约农历二月初八到灌阳县城赶庙会,并借此机会进行各种农具、农产品的交易。随着参加“二月八”庙会的商人越来越多,农具生意也越发兴旺,赶庙会逐渐演变成了农具及农副产品交易会,农具节也因此形成。
如今不止当地的农民喜欢过农具节,就连不少城市人也在今天赶到这里“淘宝”。当地民众称,农具节已超越春节,成为灌阳一年中最大的圩日和最大的商品交易会。
“这个是什么?”“这个用来做什么的?”……在摆放箩筐、犁、蓑衣、撮箕等自制农具前,初次见到这些物什的外地市民对此充满兴趣,问个不停。并选购了许多精致的传统手工艺农具带回家。
来自桂林市区的黄先手左手提着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平箩,右手拿着一个竹编的水果筐,向周边的朋友展示着他的“战利品”。“就这两样在市区至少要70多块钱,而且做工还没这个精细,我这个才55块,太划算了。”
经过千百年变迁,如今的农具节除继承了当地庙会文化外,也成了民间手工艺人士相互交流献艺的平台。
不管是灌阳镇的戴昌田用竹、木拼接而成的各式动物类工艺品,还是民间竹编能人、来自黄关镇廖铭义展示的竹编“鱼缸”、“酒壶”、“酒杯”……今年农具节上,精致灵巧的竹木制手工艺品都吸引了不少好奇民众驻足观赏。。
“为什么这个‘筐子’不会漏水?”一个年约六七岁的小女孩好奇地指着这个特殊的竹编“鱼缸”。只见“鱼缸”内盛满了水,四五条金鱼在其间自由游弋。廖铭义介绍说,“鱼缸”是由两层竹子编制而成,由于在“鱼缸”的内壁刷了一层油漆,且竹子编得非常细密,因此不会漏水。
制作竹编工艺品十多年的廖铭义,摆弄着手上的几根竹子告诉记者,凭借着这门手艺,他不仅多次赢得当地竹编竞赛的冠军,还大幅提升了自家生活水平。每年仅是销售竹编工艺品,这位竹编能人就可获利数万元人民币。
正说着,一位女顾客已拿起廖铭义展示桌上的“酒壶”把玩起来,精致的做工让她欣喜不已,当场买了4个带回家收藏。
如今,每年“二月八”农具节,交易的商品除农具外,又增加了家具、服饰等,同时灌阳还会举办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召开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当地官员表示,通过农具节,不仅加强了灌阳与外地的交流,还扩大了灌阳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给灌阳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关新闻:
农民自办农耕文化展厅 历时20年收集500余件农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