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颛桥寝园将小块空地开发为花坛葬 /晨报记者 陈征
3月29日,市民在上海长桥山庄墓园的室内壁葬间外驻足。这里的壁葬开设五年多了,多数为免费墓或低价墓,但落葬率依旧不足40%。 /新华社
清明节前夕,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监测,上海可用作墓地的土地捉襟见肘的情况这几年愈加严重,全上海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用去5500亩,仅剩下2000亩左右。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向晨报记者透露,现有公墓资源估计还可以用10年,如果挖掘潜力,至少可以增加5年以上。为此,上海近日启动制定节地葬鼓励方案,鼓励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
不过沪上小公墓的土地到底紧张到什么程度?晨报记者近日分头前往闵行、青浦、浦东等地墓园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
地标1:闵行颛桥寝园 土地存量:8亩
限售65座,市民半夜排队守候
闵行区的颛桥寝园隐藏在沪闵公路上。清明临近,颛桥寝园每天都会接到多个咨询电话,“什么时候能买墓?”不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墓园用地极其紧张,今年销售方案还在制定,估计不会超过60座墓。”
为买一个墓位忙活半年
去年,颛桥寝园只销售了65个墓位。去年11月初,是公墓一年一次销售墓位的日子。有市民半夜12点就开车到颛桥寝园守候,不到半天,65座墓全部一售而空。今年清明日,陈先生将为老父亲扫墓。但是,提到买墓,陈先生大为感慨:“去年几乎忙了半年。”
“故人都安放在颛桥寝园,去年刚逝去的老父亲也希望和家里人安葬在一起。”去年5月,父亲过世后不久,陈先生就在张罗着给他到颛桥寝园买墓。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买墓位并不容易:一年只有一天卖墓,每次限量卖60余座墓,而且卖墓的日子迟迟未定。于是,每个月陈先生都要打电话到墓园销售部,生怕错过日子。听说11月销售墓位,陈先生马上和兄弟姐妹分工排班,天天轮流打电话。买墓的那天,陈先生早上7点就赶到闵行颛桥寝园,但他前面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
前年起销售墓位大幅缩减
限售,是不得已之举。
颛桥寝园是上海离市中心比较近、用地极为紧张的公墓之一。30亩地,到今年清明节前只剩下8亩。8亩地还能用多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1亩地估计可以造墓约300座,那么8亩仅能再造两三千个墓。
昨天,记者在颛桥寝园看到,和上海几个较大的公墓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座袖珍小公墓,15分钟就能在墓园转一圈。墓园大部分地方已经被挤得满满当当。在仅存的两块草坪上,被圈起了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区域,这是今年准备待开发的墓位。紧邻这一区域的,是去年销售的65座墓,墓区占地面积比以前小了,走廊也比以往狭窄。
墓园的很多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壁葬楼和寄存楼中间的小块空地被利用为花坛葬;转角处一小块空地成为了草坪葬:而“经适墓”区域“普爱苑”则镶嵌在几大块墓区中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颛桥寝园主任吴少群说:“我们是在螺丝壳里做文章。除了常规墓位,不同的需求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葬式。”
2004年吴少群走马上任,面对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公墓剩余土地已经不足30亩地,只剩下了13亩。如果再无限量销售,用不了几年就将无墓可售。为此,墓园制定了中长期销售计划。2004年销售300座墓;2005-2010年每年200座墓;2011年、2012年,分别缩减为66、65座墓;今年可能会控制在60座墓以内。
尝试推广壁葬等节地葬
除了控制墓位销售,颛桥寝园正在进行多方位尝试,或者采用更节地的葬式,或者推进壁葬寄存,提供不消耗资源的延伸服务。记者在颛桥寝园看到,园内有5幢壁葬楼。这种在香港极其流行的安葬方式,在上海也正逐渐被接受。记者在壁葬楼前看到,壁葬位前基本已经摆满,只留下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几个格位。每个格位前的布置很有个性。有的放上了亲人身前爱抽的万宝路香烟,有的摆了几盒唱片,有的还放上了孙子送给已故外婆的玩具,表达一份心愿。颛桥寝园前几年还推出了家庭复式葬,一座占地一平方米的复式墓可容纳8个骨灰盒,很受市民欢迎。
吴少群坦言:“很多市民的心情我们理解,不少是家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有的是家族里很多人都在颛桥寝园安葬,方便祭扫。”颛桥寝园的墓位销售下降了,壁葬则在上升。经过几年的努力,颛桥寝园的壁葬上升到一万格。仅去年就有500个家庭选择了壁葬,比前年增加了10%。
地标2:上海西郊某墓园 土地存量:20亩不到
墓园:主要靠卖墓地为生,限售不得已
“你看,整个墓园已经基本看不到空地了,全部都是墓区。”记者近日来到一家位于上海西郊的墓园。该墓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墓地销售已经开始限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墓地销售数量年销售量控制在600-700座。“没有大墓地销售了,都是1平方米以内的,即使这样,10年以后恐怕也就没有墓地能售了。”他说,墓园刚刚开始时有280多亩地,现在只省下20亩不到。如果不限售的话,再过五六年就无墓可卖。
“这几年墓地价格也涨得很快,老百姓也有怨言。”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墓园现在每座1平方米以内的墓地根据风格不同,价格在6万-9万元,而在不到10年前,每座价格只有2万-4万元,已经翻了一倍。“很多人会调侃死不起,但其实墓园生存也很紧迫。”在他看来,价格高企除了近年来人工、管理成本上涨外,墓地的土地越来越少是很大一个原因。
他告诉记者,现在墓园经营维持主要依靠墓地销售,没有这块收入,墓园正常运营前景堪忧。虽然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购买者会交纳维护费,但维护费专项用于日常维修与保养,不得挪作他用。在这种局面下,限售是一种延长经营的手段。他坦言,该墓园的价格在上海属于中下水平,而且由于实行了限售等原因,这两年并未涨价。
虽然进行了限售,但墓地销售暂时没有出现“排队等待”的情况,以该墓园为例,最多当月限额用满,下一个月基本能买到。他认为,墓园的经营也应该进行调整,除了有意识地节地外,应该多开发非资源性的经营项目,如为扫墓者提供用品销售、推出个性化服务等。不过他也承认,现在还暂时难以找到能够替代“卖墓”的经营方式。
地标3:浦东永安公墓 土地存量:基本饱和
节地墓穴滞销,需改变“入土为安”的观念
浦东很多墓园也面临墓地紧张的情况,如永安公墓土地基本饱和,如果土地没有后续供给的话,一两年就可能要“封园”。面对越来越少的土地,浦东新区殡葬管理所所长顾祝琦告诉记者,殡葬部门也联合各大墓园推出了树葬、深埋、海葬、花坛葬、壁葬等多种节地葬模式。
例如一家墓园推出了“普爱苑”,从外表看是一个2平米左右的花坛,花坛的边沿刻有10多个人的名字。“这种墓比较便宜,只要千元左右。”该墓园负责人说,这种墓安葬方式和传统不同,逝者的骨灰装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骨灰坛中,深埋于地面下,每个墓穴占地面积很小,1平方米可安葬10多个人。安葬后的地面做成花坛,仅保留可以刻名字的地方。“价格不高、又生态。”然而,这种安葬方式推出两年来,只有十几个人选择。在上海最大的壁葬墓园天逸静园·玫瑰园,2004年开园至今,八万个室内壁葬穴位仅销售了不足九千穴,园方提供给特殊困难群体的免费穴位,三个月内全市仅有两人咨询;在长桥山庄墓园,一年前打造了极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沪上首家室外景观式壁葬群,一年过去了,3600个穴位仅仅销售了36个;在福寿园海港陵园,144个占地不足0.5平方米的花坛节地葬墓穴,一年内的销售也不过一成。
对此,顾祝琦表示,这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很多人认为选择厚葬老人才是尽孝心,要讲排场,比面子。
与节地墓穴的“滞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是节地葬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传统墓葬依然受到市民“热捧”。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坦言,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绿色殡葬应成为未来墓葬方式的主流;欲打消目前民众对节地葬的抵触情绪,最重要的是改变“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业内人士认为,节地墓的推广不仅依赖墓园的人性化设计,也需要社会舆论的集体引领,更需要民政部门对生态安葬方式的政策、标准进行研究,对选择节地葬的市民给予安葬费的补贴或减免。
[权威答疑·殡葬改革]
问题1:上海公墓土地量会否增加
事实上,沪上很多公墓都已经碰到了用地的问题,并开始对每年可使用的剩余土地进行总量控制。其中,闵行、浦东、青浦不少小规模公墓可销售土地只有10余亩。这些土地特别紧张的公墓已经悄悄开始限量销售。10亩地还能用多久?一位业内人士透露,1亩地估计可以造两三百个墓穴,那么10亩仅能再容纳两三千个。
上海现有44家经营性公墓,会不会通过增加公墓来解决土地紧张问题?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表示,这几年,上海都未增加新的公墓,今年也暂时不会增加。“尽管土地资源紧张,但市民无需因此感到恐慌。”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认为,并不能排除今后几年,上海的公墓土地量不会有新的增加,“根据死亡人口数量,会做出调整。”
问题2:现有墓地如何挖掘潜力
上海已经全方位采取措施,如将每年的4月定为“节地月”,向市民推广小型墓。率先尝试墓地小型化(低于1平方米),用节约土地的方式增加公墓的使用年限。与此同时,“低于0.6平方米的微型墓也在逐步推广,比例也在逐年增多,最小的微型墓只有0.03平方米。”
另一方面是葬式结构的改变,更多节地葬、生态葬的推进将有效地减缓公墓用地的消耗速度。目前上海传统墓葬、节地生态葬和海葬的比例是80:19:1,而在“十二五”期间,该比例将调整为70:28:2。吕春玲估计,到明年基本能达到这一比例。
这几年,上海多家公墓开始联手推公益节地生态葬,这种葬式采用的是“无碑深埋”的形式,将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层级深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记者了解到,这批生态墓并不要求选择者是低保等困难群体,任何人都可以申请。
也有专家建议,国外非常流行的树葬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之一:没有墓穴,只做标记,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
问题3:选择节地生态葬有无奖励
根据民政部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城市公益性公墓将满足公民逝后的基本安葬需求。民政部还在积极推动出台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采取减免费用或奖励补贴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生态安葬。而上海相关的鼓励节地措施近日也启动研究制定,海葬先行一步试点。
吕春玲透露,去年年底,上海大幅提高海葬补贴标准,鼓励更多家庭选择完全不占地海葬。每具骨灰的补贴金额由原来的400元提升为2000元。新的海葬补贴近日陆续发放。按照相关规定,2000元补贴中的1000元将作为车船费的补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而另外1000元补贴将直接发放到逝者家属手中。
除了政府推出鼓励措施以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市民能够转变观念。王宏阶指出:“传统的观念需要改变,我认为没有必要选择高价的大墓穴,其实孝顺与否体现在对于长辈在世时的关怀和过世后的思念,而不是体现在墓穴是否大而豪华。”
问题4:会不会出现“抢购活人墓”
上海“购活人墓”有严格条件限制,炒墓之路行不通。吕春玲明确表示,在上海要想买“寿穴”有6种条件限制,只有符合其中条件之一,墓园才会允许对方买墓,而且买墓也是实名制的。
对于一般市民来说,买“寿穴”最明确的条件限制是“年满80岁以上”。其他5种条件还包括:身患医学意义上的重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等),须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夫妻中一方过世,可购买合葬的双穴;未婚子女死亡后,父母要求去世后与子女合葬的;孤寡老人;港澳台同胞、侨胞。
问题5:会不会缩短墓地使用年限
为节约土地,也有专家呼吁,上海应该像其他地方一样,将公墓使用年限从现在的70年缩短为20年。目前上海墓穴使用年限为70年,循环周期太长。而在我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一般为20-30年。
对此,上海市民政部门表示,墓地的使用年限是根据相关法律来设置的,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称“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上海目前根据地方法规的授权,明确墓地使用年限为70年。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新闻链接]
民政部:鼓励城市建骨灰存放设施、少建墓地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巡视员张明亮今年年初在“绿色殡葬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殡葬改革的核心是以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来处理遗体或骨灰,现阶段来看在城市鼓励建设骨灰存放设施,少建墓地,可以达到少占地、节约土地的目的。
张明亮说,以湖北省武汉市在建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骨灰存放设施锦辉天堂文化生态园为例,该项目建设在垃圾场、乱岗之上,变陵园为公园,把观光、休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废弃土地利用率。此外,民政部规定一个墓穴不大于1平方米,而这个项目一个骨灰格位只占用0.16立方米,既小巧又立体,与平面墓地相比,大大节约了土地,值得推广。目前,江苏省主要建设的也是骨灰存放设施,浙江省基本上已不批准新建墓地。这种殡葬模式国外也有,美国洛杉矶玫瑰山墓园(RoseHill)就将墓地做成了旅游公园,而且收门票。
(新华社)
墓园网络揽客含糊其辞
号称上海墓地 竟在江苏太仓
晨报讯 “坐落于近嘉定下去”、“离人民广场只有49公里”……清明在即,随着上海墓地资源日趋紧缺,一些本市周边的外省市墓园也将目光瞄准上海市场,却在揽客宣传过程中打起了擦边球。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太仓的墓园竟也称是“上海墓地”。对此,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做法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市民应注意核实墓园地址等具体信息,再签合同付款。
在一个名为“上海墓地网首选-上海墓地超市网”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某纪念园名列其中。该纪念园在其刊登大幅宣传画面。其公司简介一栏,又介绍“上海公墓墓地网”隶属于上海市宝山区某殡葬服务部。网站同时称,该纪念园是经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永久性公墓,“坐落于近嘉定下去……距上海市区48公里,约50分钟,规划中的地铁11号线可直达”等。所有这些都在向市民传达一个信息这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墓园。
同样,另一家名为“上海某息园网”网站也自称墓园“是经市民政局批准建立的永久性墓地”,“离上海人民广场只有49公里路程”。联系方式显示是上海区号的固定电话,办公地址也在本市徐汇区,让人乍一看,也以为是家“上海墓园”。
但记者仔细查证发现,这两家墓园实际上都位于江苏太仓。那家纪念园网站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露出些许“端倪”:其“地理环境”子页面里,有该园“经太仓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字样,而“墓园资质”里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下载放大后,可看出是太仓市的一家公墓经营公司。记者致电该园销售热线,电话那头的销售人员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当问及墓地在哪里时,该人员含糊说“嘉定过去”,记者再次追问时,该人员才说是在太仓,但随即表示离上海很近。
“上海某息园”的销售人员同样称,该园就在“嘉定那边的沪宜公路”,追问多次后,才承认墓园也在太仓。她解释说:“其实和在上海差不多,那边有条河,河东是嘉定,河西就是我们墓园。”
两家墓园的销售人员都表示,真正在上海的墓地,一平方米就要十来万元,他们只要两三万元,便宜很多;另外,上海规定,老人只有年纪在80岁以上才能提前购买墓穴,但在这些墓园,可享受“当地政策”,到了70岁就可提前买。
那家纪念园的销售人员还透露,该园的主要客户其实来自上海,“太仓本地人谁愿出几万元买个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