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青春?
情绪高频词:抓狂、崩溃
“疲惫的一代”
何处安放青春?相比于美国当年“垮掉的一代”,如今的中国青年纷纷自嘲是“疲惫的一代”。冲动“爆发”固然不可取,选择沉默与忍受,又何处安放青春?
观点一:上大学后的放纵
这两天,一位15岁的南京初三学生,发表了一篇1600字的网帖,很快就被顶到西祠“胡同口”。
这位名为“小小顽皮蛋”的网友说,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这是由于“心智不成熟,生活阅历不丰富,也是因为精神世界的空虚和乏味”导致的。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大学所表现出来的,“无非就是十几年的一个积累”。恶性事件的频发,说明“小学及中学,对孩子精神教育的不足,而且是严重的不足。”另外,思想品德课,也无非是“唱唱高调”,并没有落到实处;家长、老师和孩子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大学,只是一个在多年压力积累后,“放纵我们自己的地方”。
观点二:社会给予得太少
无论是面对社会热点事件,还是周遭境遇,抓狂、焦虑、抑郁、崩溃等,是学生表达情绪的高频词。
新华社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个自称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他时常会用拳头捶打墙壁,直到血肉模糊。有时候,他会彻夜难眠,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抽烟,静静地听着电脑发出的沙沙声……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康思培认为,来自学业、家庭和情感的压力,常常让大家感觉身心俱疲。“我们应该看到背后的问题,为什么在校学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穆星说,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给自己设置比较高的目标,而当今社会能够给予大学生的东西,却又远远低于大家的预期目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