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后,孙杨收到了两件钟爱的“礼物”,一个是丘比特送来的女朋友,一个是市场送来的赞助商。
但朱志根教练从心里往外讨厌爱徒的这两件“礼物”,美女和金钱在朱教练这代人看来是孙杨今后成长以及夺得金牌最大的敌人,所以冲突才会一次比一次硝烟浓烈。
我曾在3月4日《用成绩说话》专栏中提到:孙朱不是和好,而是谈判成功,双方没有在情感上修补,只是在利益和目标上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说为再次抵达金牌彼岸,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在之后的全运会预赛上,孙杨都是脱离朱志根教练率领的大部队独来独往,尽管师徒二人在接受采访时都给了彼此的尊重,但就像貌合神离的夫妻,进的是一家门,睡的不是一张床。
人们很奇怪,孙杨在短短的恢复期,就把功力提升到了跟奥运会只差0,06秒的水准。现在看来都可以解释通了,孙杨需要这个好成绩,他想证明自己,谈了恋爱参加了商业活动,这些被领导和教练叫停的洪水猛兽并没有让他自废武功;浙江体院需要这个好成绩,他们想向公众传达师徒重归于好的正能量。
本来孙朱师徒楚河汉界划得很清楚,教练写训练计划,孙杨拿着计划照本宣科,这种“徒弟坐船头,师傅岸上走”的平衡被赞助商在训练馆里的“擦枪走火”给打破了。想想看,赞助商如果来到场地看刘翔训练,孙海平能哄人家走吗?赞助商如果来到林丹的训练球场拍片,李永波能不给人家提供方便吗?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人之常情吧。
我不明白,为什么游泳中心主任尚修堂和稀泥地感慨:管理冠军难过培养冠军。其实,管理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把板子打在运动员的屁股上,很少问责我们的管理。越有个性越难管理的运动员,越能拿冠军。林丹是这样,张继科也是这样,王濛更是这样。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管而不理,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80后和90后的运动员挑战。孙杨为什么想单飞,他想挣脱的是这种整齐划一、以管人为目的管理模式。当然,游泳项目适不适合单飞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