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河北金融学院大一学生入学时将中国电信订制手机和手机卡作为学生唯一使用校园卡引发争议后,类似消息再一次在校园内外掀起波澜。多所高校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也有相同遭遇。校方此举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是霸王条款?是服务学生还是利益驱动?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家出台相关措施治理此类现象两年后,河北金融学院,依旧不是“个案”。(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早有学长提醒新生,进校最好别办黑卡,但在只有办黑卡和不办卡两种选择,而不办卡就不能去食堂吃饭、打热水、进图书馆、上网等现实困难面前,恐怕就只有一个办黑卡的选择了。所谓“黑卡”,就是一部兼有校园卡功能的中国电信手机卡,因为卡的颜色是黑的,所以学生称其为“黑卡”,黑卡每月有最低19元的消费。
其实,在最初办理“黑卡”时,学生交200元就“被赠送”一部电信订制手机和一张电信手机卡,同时还获得100元的饭费和200元的电话费,这看起来的优惠,正是预设的诱饵。因为手机话费每月最低消费19元,200元话费又按月返还,不可随意使用。开学首月,“黑卡”返50元话费,以后每月返上月消费的30%。如果按每月19元算,再加上每月返的6元,50元够用3个月,第四个月剩5元,加上返的6元,还需交8元才能保证不被停机。“如果不继续为这部电信手机缴费,对不起,第四个月期电信手机就会停机。而一旦手机停用,校园功能随即丧失,你要恢复,就得重新再花200或400元补办一部手机。根本不像其他学校学生丢了校园卡,只要花一二十块钱补办一张也就是了。
商家有商家的策划,学生有学生的选择,何况学生家庭状况千差万别,一切应当以公平、自愿为前提。你不能预先设置一个“陷阱”(商家常常称作套餐),然后逼着同学去跳,不跳连吃饭、阅览、上网都不准许。这就少了诚信的品性,多了算计的成分。运营商再和学校联手操作,推诿或不理会学生的正当诉求,就离师德越来越远。
前年(2011)6月30日,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就出台了打击“绑定行为”的《意见》。要求运营商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协议,也不能在承建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强制校园用户使用指定的电信业务或终端设备。凡有上述行为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相关规定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依法查处。只可惜时至今日,类似现象依然固我,校园黑卡依然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