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已在全区试行生鲜乳收购站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生鲜乳收购站,除依法处罚外,还将列为重点监督对象,每年抽检不少于4次。“黑名单”的期限为两年,期满前再度被列入“黑名单”,期限则重新算起。(4月23日《南国早报》)
试行“黑名单”,不仅为“黑心商家”套上了一道“紧箍咒”,也为消费者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火墙”,此举善莫大焉。然而,“黑名单”能否管住“黑心商家”,确实是一道难题。
食品安全,牵动人心。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想了很多办法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收效甚微,食品安全事故依然频发——2011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和“塑化剂”的魅影尚未远去,2012年的“面点王叉烧包吃出锡纸片”、“沃尔玛熟鸡里夹蟑螂”、“肉馅厂拿臭肉死猪当原料贱卖”的幽灵又四处摇荡,不免令国人时时提心吊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吃得放心和安全?
“8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这绝对不是一句笑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是吗?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少,处罚也越来越严厉,可就是管不住“黑心商家”已经被利益熏黑的心。正因如此,除了采用行政手段、经济制裁、法律处罚等手段之外,关键还是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让每个人身上都流动道德血液。
俗话说,要乖自己乖,要巧自己巧。响鼓不用重锤。不管处罚措施再严厉,如果不从心灵深处解决问题,如何处罚只能对“黑心商家”起到一时的作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处罚一完,“黑心商家”必定还是“吃屎狗离不了那条路”。
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必须想办法、花力气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