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只要你们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就有灾区的希望,就有国家的希望。”
5月3日下午,一堂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的“板房学校”进行,600多名师生现场分享了乐山军分区朱代贵政委和该校3名震中“小英雄”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下午第一节课结束后,师生们有序地坐到在操场上,学校教导主任王天灵代表全校师生,宣读《致乐山军分区官兵的一份感谢信》,拉开了主题教育课的序幕。
“地震后,我们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部队官兵更是第一时间进入重灾区抗震救灾,就我们学校而言,现在每天都在变化,这些变化凝聚了乐山军分区官兵、民兵的心血……”一份800字的感谢信,王主任读来几度哽咽。“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学校也涌现出了3名小英雄,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我们要爱国,因为有国才有家。”第一个登台的孩子是杨超宇,地震中,他果断勇敢地从即将倾塌的房屋内救出了4岁的妹妹,而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闻讯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亲急忙赶回来,学校和乐山军分区官兵也及时将关爱传达,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我要做个勇敢的人,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报销祖国、报答恩人。”在超宇的眼中没有泪水,幼小的心灵承载了悲痛,也装满了坚定和感激。
“我当时没有哭,我要勇敢地活下去。”台上声音弱小的孩子叫李佳俊,今年8岁,是学校自救的典型。
提起李佳俊的自救过程,军分区肖振平司令员和学校王智强校长都竖起了大拇指。
地震中,他被埋在了废墟里,心急如焚的父亲一边撕心裂肺的呐喊,一边用手扒挖瓦砾。佳俊硬是从废墟中,顺着光亮的地方,坚强地爬了出来,重获新生。
“长大了我要当解放军,像解放军一样救人”。当问起佳俊的理想,他的话让在座的每个人震惊,也让每个人感动。
“长大后参军,报销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七年级学生骆林海的志向和李佳俊一样。
地震中,先救自己的妹妹,再救邻居杨婆婆,让骆林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英雄”。
现在,在这些“小英雄”的感召下,学校近70%的男同学都向往参军报国。
地震后的第7天,在乐山市和乐山军分区的全力援助下,隆兴中心校从震中第一所“帐篷学校”升级为第一所“板房学校”,3名援教老师紧急从乐山赶来,“电脑室”、“心理援助室”、“活动图书室”、“教室备课室”、“教室宿舍”、“热食保障点”又相继建成使用,让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教学秩序越来越来好,让师生们倍感温暖,也心怀感激。在征得军分区领导同意后,学校组织了此次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军分区朱代贵政委应邀与师生们分享对国家、爱国和报国的理解。
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个国家怎样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什么是‘中国梦’、‘强国梦’”到“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一路讲来,灾区的孩子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坚强。
“‘多难兴邦,学习报国’,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中国的未来属于你们。”朱政委话音刚落,操场上想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在震中芦山的上空回荡。(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