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5月27日电 2013年,是浙商践行“走出去”战略的18个年头。越来越多的浙商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力求拓展业务,实现企业的做强做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浙商积极实践“走出去”。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编年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华尔街传奇》国际高端系列高端论坛,为浙商提供与国际金融界的对话平台。多位来自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华尔街的一线投资家分享他们的国际投资实战经验,同时与800多余浙商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论坛主持人、经纬光集团创始合伙人麦克·马克思在华已有15年,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1999年,我刚来中国时,中国的GDP在全世界排名较为靠后。”麦克·马克思笑谈,当时决定来中国时,很多朋友笑话他愚蠢,经济危机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毫无发展前景。
然而,十几年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麦克·马克思在论坛中表示,2010年中国的GDP已赶超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家。他还预言,到2020年时,中国的经济水平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家。
“在硅谷和华尔街,很多人问我,中国投资商何时过来?”麦克·马克思表示,如今,海外的投资商愈加期盼中国的投资商进入美国市场。
浙江的GDP总量位于中国的第一方阵,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积累让浙商有走出去的底气。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在论坛中表示,浙江去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居第四,农村居民收入全国位居第一,达到了将近15000元的收入,各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浙江省金融总量增长较快。丁敏哲表示,上市公司总量在全国位居第二,同期浙江境内外上市公司已有304家,累计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接近3000亿元。另外,浙江证券和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
王先生是浙江台州市某船舶企业的负责人,当天专门从赶到杭州参加《华尔街传奇》国际高端系列论坛。他告诉记者,当前国内外海运、船舶市场都很低迷,希望能借此论坛的机会了解未来5到10年国际金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便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国的企业还需要拜师,走出国门学习他们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海圣鲸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片区总经理陈科敏说,民企应该走出去,与海外企业相互学习、相互交融。
他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出国创业拼的是胆量和勇气,而如今的国际市场十分复杂,竞争激烈,民企必须加强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的创新,赢得自身的优势。
企业“走出去”最怕“水土不服”,如何融入当地、降低投资风险,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在本次论坛上,浙商的担心和疑惑有了一一的解答。
演讲嘉宾、全球十大公关公司——安可顾问APCO Worldwide大中华区主席兼副董事长季瑞达认为,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最大挑战就是文化差异,美国在华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季瑞达建议,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首先要了解当地政治和监管环境,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接洽。同时要和当地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例如社区、媒体等。
与此同时,季瑞达也表示,许多企业会考虑美国对华企业有所歧视和美国的整体环境,以及美国交易委员会对外来企业的评估。“其实,美国非常欢迎中国的投资人、投资机构前来投资,在外的投资机构无需为此担忧。”
林恩资本创始人大卫·林恩(DavidJ.Lynn)博士也有着相同的想法,他认为,如今,美国的各个行业都已开始健康的回归。“就机会而言,美国的资本化率越来越低,对中国的投资商而言,不失为好的机会。”
对于浙商走出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教授黄先海表示认可。
“现在契机更好,我们自己成熟了,自己有条件和能力。”黄先海表示,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及企业家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企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多年来一直研究浙江民企的发展。他表示,以前是卖方市场,虽然资金少,资金弱,但是竞争不激烈,生产什么就能销售,而现在民企面对的是买方市场,国内外竞争都十分激烈,民企发展受到压力较大。
不过他认为,虽然市场环境、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但民企吃苦耐劳、勤奋敬业、不怕风险的精神没有淡化,“不管环境怎么变,精神要永远保持。”
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家政策的不允许到允许,再到鼓励和支持,软环境越来越乐观。“走出去”已逐渐成为了浙商的共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