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法国现有300万男女同性恋者。周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3%的受访人群支持同性恋婚姻和同性恋者收养孩子,这比去年11月开始示威时下降了10个百分点。当时的民调显示,有72%的人认为应该停止抗议活动。法国《星期日报》26日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近3/4的法国人厌倦了反同性恋婚姻游行,并且认为示威者应该停止。法国费加罗报则认为,即使此次游行注定失败,但参加游行的年轻人借此理解了民权行动的价值。据悉,同性恋婚姻的支持者大多为妇女,而反对者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据悉,法国首个同性恋婚礼即将于本周三在被称为同性恋文化首都的蒙彼利埃举行。
社会看法:
目前的中国社会,现在社会绝大多数人群都能正确,宽容,理性地看待同性恋。
由于相对保守的社会主流思想和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部分社会成员对同性恋的认识和了解较为狭隘。
造成了部分人无法接受同性恋这种社会现象,甚至歧视和排斥同性恋者。
这一人群主要是年长的,较为保守的家庭成员,思想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传统观念较为强的人群。
绝大多数同性恋者不仅面对来自自身心理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
同性障碍:
性同一性障碍指的是大脑对自身性别的判断和肉体本身是相反的,是一种心理疾病(后面简称为性同)。这种不同于同性恋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且性同人群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尽管性同现象比同性恋现象要普遍得多,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往往还是同性恋现象,而性同现象却很少被公开探讨。为何性同现象比同性恋现象要普遍,而人们往往更关注同性恋呢?因为媒体不负责任的误导使得大众对性同现象缺乏认识并张冠李戴的将性同和同性恋混为一谈性同一性障碍者的国际诊断成人的诊断标准①对自己的身体之相反性别,抱有强烈的、持久的要改变的愿望。②对自己肉体的性别抱有持续的不快感、对性别角色不适应,抱有不自在的感觉,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怀疑。③由此感到强烈的痛苦,同时,适应社会及就业的选择自由被剥夺。儿童通过下列情况诉说不适感①“自己实际是男(女)的”,不断重复现实的性别与相反的性别。②在“过家家”游戏中,要演相反之性别角色的愿望持续不断。③喜欢男的或女的服装。④持久地认为自己是属于与其肉体相反的性别。⑤对相反之性别的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⑥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到不快感(以上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对性角色障碍下的国际诊断标准)。
原标题:法国反同性恋大游行:反对者主要为65岁以上的老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