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民众发生冲突时,将部分民众污名化、贴标签、上纲上线,不是化解冲突的办法,往往是事态扩大的肇因。
据新华网报道,一篇微博引发网络广泛关注,称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13岁女孩饶某倒水淋到乡政府的车上,与政府工作人员发生纠纷,饶某被“戴上手铐游街”。赫章县政府已派工作组展开详细调查,可乐乡党委书记袁泽泓、派出所民警陈松被停职接受调查。
此前,可乐乡党委书记袁泽泓回应称,事发当天,副乡长带队上街整治沿街摆摊,与女孩及家人发生纠纷,派出所工作人员赶到后,不知女孩未成年,用手铐把她铐住带上警车。可乐乡政府还发布《关于可乐乡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农贸市场整治过程中暴力抗法情况汇报》(下称“汇报”)。
事件真相仍有待权威调查结论。但至少,13岁女孩被铐是事实,当地官方未表示任何歉意,反而极力证明女孩家人“密谋对抗政府”,要求严查“是否属于黑恶势力”。如此处理官民冲突,恐非法治政府所当为。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这次事件是饶氏家族因整治沿街摊位与可乐乡政府发生冲突。消弭官民冲突需要法治和政府耐心地说服。可惜,可乐乡没有这样做。
事件发生后,可乐乡一面“哭鼻子抹泪”为自己喊冤,“打人者猖獗!被打者委屈!和谐社会,干部也有尊严”,搞得自己像弱势群体一般;一面又极力将对方污名化,推断对方是因门面收入受损等原因进行报复,认定其“与政府对抗”,怀疑其是“黑恶势力”。
可乐乡既扮可怜,又挥大棒,倒给公众留下了“恶人先告状”的印象,这不但不能获得舆论的同情,反而,因为缺乏基本的法治操守,而愈加令公众怀疑其回避问题、掩埋真相。
即使如当地政府所说,副乡长被饶家人打伤,也应该依法处理,追究打人者责任。即便,13岁女孩有不对,也应该批评教育,无论如何,不该给她戴手铐。可乐乡不但连个道歉都没有,反而轻描淡写、推卸责任。
市场搬迁、街道整治必然影响饶家等原来商户的利益,商户不满意也正常,当地政府本应与之沟通协调,进行适当补偿。但“汇报”并未提沟通等情形,只是强调饶家“组织召开了秘密会议,布局如何与党委政府对抗。”这种不讲证据、不讲法律,乱扣大帽子的举止,非但无益事态平息,反而会引起民意的强烈反弹。
地方政府与民众发生冲突时,不是在法治渠道内化解,而是将部分民众污名化、贴标签、上纲上线,动辄称其“对抗政府”,这并不是化解冲突的办法,往往是事态扩大的肇因。可乐乡的心态和做法并不鲜见。它们的存在,反证了基层建设法治政府的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