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佛手瓜滞销让人记忆犹新,现代人“胃口”越来越挑剔,种什么就吃什么的时代已过去。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又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海口农业生产积极实施战略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生产既惠农民、又惠市民目标,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满足本地乃至岛外市民的消费需求,海口农业在争创实践范例中着力破题,力争把新时期的农业生产做出精彩的文章来。
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安全农业
解决了温饱的现代人,吃得丰盛逐步被吃得放心取代。对农业生产者来说,谁让消费者放心,谁就获得了市场敲门砖。
作为北庄洋云龙镇较大的田洋,3月24日,在北庄洋冬季瓜菜基地,海南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海口流动服务站的一辆检测车正停在农田里,工作人员利用车内的仪器,抽查出产青椒农药残留等指标。据了解,我市东山、龙泉、新坡、甲子、旧州、三江等重点镇生产的豇豆、苦瓜、四季豆、西瓜4种敏感瓜菜在检测中享受“特殊待遇”,有专人专车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掌握瓜菜农药使用情况。
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海口在促进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方面下功夫,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构建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区、镇、行政村、生产基地、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检测站(点)为基础的“两级四层”检验检测监管体系。计划新建23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用2年时间建成村级检测站226个,到2014年实现全市248个村委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全覆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将果、菜、肉产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同时,海口正构建“谁种植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一户一卡,一箱一标”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体系。今后,消费者吃的每盘菜都可查出来源。
产品梳妆打扮身价增
加工农业
过去,海口部分农产品出了地头就直接销往岛外,深藏价值没有挖掘出来,现在这一情况已有所转变。
4月20日,在大致坡镇海南盛海佳水产公司车间,一袋袋虎纹蛙正被宰杀、净化、包装。据介绍,从养殖户手里回购的虎纹蛙正是在这里完成了初步加工和升值,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1000多家大型超市及农贸批发市场。其注册的“福晓”、“那香”虎纹蛙品牌,年销量更是达一万吨,约占全国市场的80%。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综合服务模式,已带动4000多农民养殖户增收,成功解决了养殖户技术不规范、不科学、不系统,及成品购销、生产销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让海口农产品身价倍增。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16家。
市农业局副局长梁其海表示,目前海口农业加工规模、档次大多处在初级加工阶段,许多瓜果菜加工只是预冷,一些深层次加工、最赚钱的部分留给了岛外加工商,未能形成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在促进农业从种养型向加工型转变中,海口重点推进罗牛山加工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0.758亿元,24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调味品、力神咖啡、检测中心、宿舍食堂5个子项目已封顶。
培育更多“海口产”
品牌农业
品牌就是价值。作为全省目前最大的莲雾基地,美兰区三江镇冲坡岭豪福江莲雾示范基地2010年莲雾产量达高峰期,产值800多万,利润500万元。“豪福江品牌来自微喷滴灌、矮生莲雾高产栽培、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等技术,已获国家农业部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2日,海南裕昌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裕珍表示。
市农业部门介绍,我市水果品牌战略从新品种、新技术着手,通过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目前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培育了“豪福江”莲雾、永兴“雷虎”无核荔枝、“永兴红”荔枝等一批水果商标品牌,以及琼山区的“云淮”淮山等蔬菜品牌。
据了解,我市农业正酝酿更大品牌战略。由武汉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海口蔬菜产业园计划投资1.5亿,在马坡洋建设10000亩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加入,带来的是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打出海口农业的新品牌。
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农业正从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加快发展果菜大棚、喷滴灌、冷藏保鲜库等设施农业。全市已建成高档大棚2000多亩,水果节水基地5万多亩;建成农产品冷库31个。
据了解,我市着力扶持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和合作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一标”认证,重点培育“海南和牛、富硒瓜菜”等知名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开展农产品品牌评选推介活动和办好冬交会;以品牌化为牵引,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无疫区”建设,实施农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海口发展现代热带农业中,继续实施农业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全国冬季瓜菜基地、热带特色林果基地、地理标志产业基地、国家兰花产业园,打造“海口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产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