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讯:海南鹦哥岭大学生团队深山“寻梦”
27岁的中国东北小伙米红旭带着女友“扎”进了海南鹦哥岭的群山中,成了令学弟学妹羡慕的“神仙情侣”。
29岁的廖常乐早已找到结束“异地恋”的好方法:在鹦哥岭山脚下与心爱的女孩结为夫妇,工作科研两不误。
在海南省中部的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既是同事又是爱人,上演着执着与坚守的青春故事。
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4年7月,横跨海南岛中南部五县市,面积50464公顷,为该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海南岛的生态核心,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海南省林业局2007年招募了27名大学生,组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六年来,这个由博士、硕士、学士组成的大学生团队顶烈日,冒风雨,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发现鹦哥岭树蛙等20种科学新种,轮叶三棱栎等24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90种海南新记录种。
米红旭和蒋帅同为东北林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不是去科研院所就是转行。”为了生活,米红旭毕业后转行做起生物制品销售工作。
放弃本专业让米红旭十分痛苦,直到有一天“海南鹦哥岭大学生团队”感动了他,便和女友蒋帅选择继续自己的科研梦想,二人一同南下。
“这里是有所作为的地方,只是辛苦她跟着我。”米红旭成为管理站科研监测科的一员,虽然做好吃苦准备,但热带雨林还是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山上工作经常野外宿营,“不知名的飞虫咬一口,皮肤就红一大片,奇痒无比;山蚂蝗钻到裤腿里吸血,鲜血淋漓。”蒋帅对那种情景记忆犹新,米红旭做了“蚂蝗棍”对付山蚂蝗:木棍头上绑一块沾着浓盐水的布,蚂蝗碰到就缩成一团自行掉落。
他们慢慢融入这里,“每一次上山都有期待和惊喜。”鹦哥岭为其打开了一道门,二人将所学尽情发挥。
在鹦哥岭道银村工作站,科研监测科科员廖常乐带着相机进山搜集植物标本。只要有空他就会给妻子王慧颖去个电话,“山里信号不好,要想办法给她报平安”。
廖常乐夫妻的母校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廖常乐继续读研,王慧颖到银行工作。两地生活持续了几年,直到硕士毕业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机会选择鹦哥岭,王慧颖则辞去工作来到海南。
在鹦哥岭,廖常乐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鹦哥岭树蛙大量分布并进行系统研究。为了科研,他在山上最长蹲守了4天4夜。
廖常乐所在团队在淡水水母、越冬班蝶、鹦哥岭树蛙等当地特有物种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撰写的两篇有关鹦哥岭树蛙的论文刊登在SCI国际高级别索引期刊上,填补了国际空白。
在鹦哥岭的崇山峻岭中,社区宣教科科员、黎族青年王云鹏已奔波了6年多。王云鹏2007年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毕业两年后,带着植物保护学知识来到了鹦哥岭。从开始的不受欢迎到逐渐融入当地村民生活,他用乐观和耐心让村庄容纳了他。
禁渔禁猎、稻鸭共育、软床猪圈、生态旱厕……王云鹏用所学知识改善村民的生活,他的出色也深深地吸引着黎族姑娘钟玉珍,她放弃了老家的工作,跟随爱人走进了大山深处。两人在2010年完婚,如今已有了一岁多的儿子。
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李之龙介绍说,团队核心成员共有3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生23人,平均年龄31岁,“有5对情侣在团队内共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传为美谈”。
李之龙说,保护区今年将吸收林学、植物学、社会学等学科的4名毕业生加入科研行列,届时又将有大学生走进鹦哥岭,寻找他们的梦想。
“能够在一起,做共同喜欢的事情,这个比物质上的满足更珍贵。”廖常乐如是说。(完)
相关链接:
鹦哥岭青年团队登《新闻联播》 今年将招4名硕士毕业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