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添彩海南篇章
我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年创建文明生态村1.4万个,成为海南的响亮品牌
打开中国地图,找不到儋州铁匠村的位置。可是铁匠村名气大了,很多人不看地图就能找来。
村民的木制工艺品不仅畅销省内外,甚至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一批又一批外地客商走进铁匠村,被这个懂技术、重信誉、讲文明的美丽村庄深深吸引。
这个曾经常常发生赌博、斗殴、酗酒的“问题村”、“后进村”,现在已嬗变成全省知名的先进村、示范村。颠覆性的变化,只在4年间完成,究其根源,奥秘之一就在于文明生态村创建。
铁匠村是我省大张旗鼓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生动缩影。12年来,我省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综合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海南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打响了品牌。
全省近1.4万个文明生态村,正在海南版图上挥毫泼墨,尽情书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环境工程:告别脏乱差迎接美丽
7月5日,周五,一条新修的水泥村道,把数百名游客带进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
村头有一驿站,在挂着果实的几棵杨桃树和菠萝蜜树边,就着地势种下了一丛丛的鸡蛋花、泰国扶桑、三角梅和叫不出名来的野花。游客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林中小道,大口大口地吸着乡间的清香,不知不觉来到亚洲榕树王前……
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文明生态村的真实写照。其实,2007年前的章塘村,还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脏乱差”的村庄。几年来的“百里百村”连片文明生态村创建,渐渐把这一带打造成了森林氧吧乡村公园。
如今,走进海南文明生态村,简直是一种享受,来访者很容易就发出“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感叹,仿佛进入了一座座乡村公园。然而,多年前可不是如此景象。
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我省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农村面貌的改变,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卫生状况堪忧……这样的环境,让海南的美大打“折扣”。
历史的指针转向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理念。从此,海南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农村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从2000年开始,一场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文明程度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行动,在海南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从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切入,通过开展整治脏乱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绿化美化等,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创建12年,全省文明生态村早已摘去“脏乱差”的帽子,戴上了“美丽乡村”的桂冠:有的村落充满黎寨风情,有的民居极具南洋风味,有的新村集中成片改造,有的小楼成连排别墅式——我省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民心工程:凝聚人心美化心灵
从零起步,从试点到推广,从全面建设到转型升级,目前我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4万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60%。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到2016年,全省75%的村庄要建成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的星星之火,为何可以成燎原之势?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海口市龙鳞村村民热情高涨,全村人都行动起来,当成自家的大事。人们自觉投工投劳,自掏腰包近80万元创建资金,经常干到凌晨三四点,累了睡在大树下;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海口市美傲村许多农户一直占用村道建小伙房、小柴房、小鸡舍。为创建文明生态村,村里组织了一次拆与不拆的民意调查,结果98%的村民同意拆。剩下“不同意”的4户人家不久也同意了。一声令下,56间零乱建筑3天内全部拆完……
这些是农民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真实故事。文明生态村创建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农民的真心拥护。
创建活动耗资巨大,海南经济总量小,光靠财政,负担太重。之所以能在全省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这样“花大钱”的事情,是因为广泛凝聚了人心。广大农民群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琼军警部队、社会团体、海外海南乡亲,纷纷以各自行动力所能及参与和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4亿余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6亿多元。
当农民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时,优美的环境就开始美化农民的心灵。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同时,我省同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打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精神阵地,组织举办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让农民吃上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醉人的绿荫里,生活其中的农民心旷神怡,宛若置身花园。随着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我省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发展工程:实现过好日子梦想
每到中午时分,琼海博鳌镇美雅村的“阿叔农家乐”,郑元锋和他的员工总要忙得热火朝天:“周末游客多,来吃饭的大概有300多人,平时人少一些,但也有好几十个人。”
以前的郑元锋,出门在外做点小生意,只能养家糊口。今年2月,他和另外7户村民合资开了一间餐馆。没想到生意好得让他们后悔没有早点开,餐馆平均每月收入约10万元,还吸纳了29名村民就业,员工每月工资至少1800元,喜得员工们合不拢嘴,“在家门口就有工作了!”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和原生态的优美环境,当地政府打造田园城市,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完善附近农村基础设施,将其规划成特色旅游景点,走出了城乡一体化新路径。
和美雅村不同,许多村庄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搭起了“巢”,引来了“凤”。
临高博厚镇乐豪村创建文明生态村1年多,村里漂亮了,村民心齐了,希望致富的愿望强烈了。一家园艺公司看到了乐豪村的变化,主动和村民合作种植花卉,预计一年将给村民增收100多万元;白沙元门乡罗帅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引来公司合作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初衷,我省十分明确: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发展农村经济,是创建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是创建的重要目的。
创建12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发展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民致富,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冬季瓜菜村”、“特色旅游村”等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895元。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过上好日子”不再只是梦想。
作风工程:干群关系近了感情浓了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众多单位,因此也是党员干部最接地气的作风工程。
“有多少干部来村里帮建,我们早已数不清。大家都特别感动!”这几年,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村民王亚才亲眼目睹一拨拨省、市有关单位人员来到村里,帮助创建文明生态村,使得这个贫穷闭塞的黎族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现在,村民和干部们感情很深,关系很好!”
每年创建文明生态村,我省广泛动员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城乡、军地、“包点”共建,激活了各界创建动力,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通过创建,党员和干部知道了应当往哪里发力,怎样发力,才能为农民谋取切身利益。
最为关键的是,文明生态村自上而下创建,始终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每年都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在开展联手扶贫活动中,把扶建文明生态村摆在突出位置。团委根据自身实际,创建“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妇联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展“美德进农家”活动;科技部门以文明生态村为依托,建设农业科技“110”服务点……
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砖一瓦总为民。文明生态村创建,检验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如今,美丽之花,在海南乡间漫天竞放。(本报海口7月8日讯)
海南文明生态村:一个叫响全国的品牌
13年前,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今年6月,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13988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60%
开篇语
田埂边的巨变
盛夏时节,行走在琼岛大地,一排排农家小院与树木掩映于田野,一道道清新旖旎的乡村风光连成片,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家乐”热闹地接待着游客……海南乡间发生的蝶变让人不禁感叹:乡村真的可以这么美!
“脏、乱、差”曾是农村环境的代名词,而现在,海南农民正在为今日的家园深感自豪。
一方面,环境优美,古韵悠扬;另一方面,现代设施齐全,居住条件便利。传统与现代美妙融合,这不正是人们想象中“美丽乡村”的理想状态吗?
从2000年开始,海南坚持不懈、不断深化,将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到2013年6月,海南全省约60%的自然村建设了文明生态村。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从优化农村环境入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坚决反对和杜绝形式主义。逐步引导城市与农村经济、文化相融合,增加了农民收入,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提高了农村文明水平,走出了一条新型的、更加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的农村城镇化之路。
经过13年的努力,海南已形成了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济,以种养殖为特色的庭院经济,以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渐成规模。
文明生态村使生态经济得到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优化,生态文化得到普及,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展示“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绚丽画面。
“满目文明生态景,疑是误入桃源境”。如今,文明生态村已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报即日起推出文明生态村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南国都市报记者张毅)
一个小小的村落能吸引客人们流连忘返,连老外也在农家旅馆一住多天,这就是海南文明生态村的独特魅力。文明生态村,已成为海南的一块金字招牌,已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13年来,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不断深入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之路。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新/文
文明生态村创建是“一把手”工程
海南于2000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普遍欢迎。13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来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明确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历次党代会都对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2002年4月,省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力争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全省半数以上的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2007年4月,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社区和文明生态城市建设;2012年4月,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丰富内涵、提升水平,到2016年,把全省75%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
省委省政府还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列入市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体系。各市县党委、政府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资金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从切实需要入手激发农民创建积极性
海南文明生态村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入手,以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典型示范,使群众迅速感受到看得见、得利益的实惠,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创建积极性。
自200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召开8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创建经验。全省每年确定一批文明生态村共建点,动员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城乡、军地、“包点”共建。同时,充分发挥海南侨乡优势,联系和吸引海外华侨为建设家乡捐资助建。
根据农村实际,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入企业与农村共建文明生态村,发展乡村旅游。各市县跳出以往选择个别条件较好的自然村进行零散式创建的思路,大力推行连片创建、规模推进的模式,涌现出一批文明生态村片区。另外,根据海南农村差异化的风貌和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村庄。
许多创新做法在全国起了示范作用
创新是海南文明生态村创建与发展的灵魂。13年来,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不断深入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之路。在指导思想上,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进一步明晰了海南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推动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模式创新上,海南文明生态村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经济、丰富的生态文化和一流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为原则,走生态主导型的绿色小康之路。
海南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的许多创新做法,如“围绕中心,综合创建”、“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创建”、“从实际出发,因村创建”、“广泛参与,城乡共建”、“稳步推进,扎实创建”等,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文明生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5元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从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切入,通过开展整治脏乱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绿化美化等工作,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各市县结合实际,围绕发展绿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大力推广“猪—沼—种植”模式,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冬季瓜菜村”等专业村,打造“一村一品”。有的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与开发乡村旅游相结合,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旅游村。目前,全省已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6895元。
自2000年9月,海南省开展了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后,截至2013年6月,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共投入资金54.2亿元,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13988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60%。
把文明生态村建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
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实现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需要有新的定位、新的策略和新的举措。
省文明办建议,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应有新的定位。文明生态村建设应成为海南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应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表率的示范区,是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综合载体。
把文明生态村建成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确保党在农村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惠及农民,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继续吸引社会资金,推进城乡共建、军民共建、机关“包点”共建、华侨捐资助建。以财政资金为导向,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物力建设文明生态村,使文明生态村成为海南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先行区。
博鳌镇美雅村,来这里的游客除了观光,还能悠闲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品尝咖啡。
琼海美雅村:文明生态村建成幸福新家园
不拆房不砍树,乡村改造越来越美丽,村民吃上“旅游饭”;在这儿,村民们体验到了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城里人感受到了乡村里的田园诗意
“快进来屋里凉快凉快。各位想吃海鲜呢还是吃炒菜呢?”7月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的一个农家乐,人称三嫂的唐少微热情地将记者引入屋内,详细介绍起这里的特色菜。“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都感觉跟做梦似的。”唐少微说,自从她和美雅村的8户村民合伙开了这个农家乐,生活水平较以前来说有了明显提高。“从开业以来,我们农家乐每月营业额都达20多万元。”她笑着说。
2012年,琼海市提出“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思路,投入2000多万元对博鳌进行田园化改造,美雅村等5个村庄成为博鳌乡村公园的一部分。如今的美雅村,让村民们体验到了城里人的生活质量,也让城里人感受到了田园的美好气息。
□南国都市报记者秦铭/文刘孙谋/图
文明生态村建设带来新商机
2012年,博鳌镇美雅村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村民老郑告诉记者:“去年听说市里要在这里建风情小镇,我们就担心要被搬迁走,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没想到,不仅没砍我们一棵树,没拆我们一间房,政府还出钱帮我们修好公路,建了乡村公园!”老郑说,要不是亲眼看到,真的很难相信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会变得如此美丽——道路硬化了,泥土路成了水泥路,而且街道也干净了,两边还种上了植物。“现在在街上散步,就好像逛公园一样。”老郑说,村民们看到村里的变化,也没闲着,都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共同保护村内的环境卫生了。“大家都体会到了,环境好了,住着心情也会变好。”
村庄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也有了变化。他们成立了农家乐,办起农家旅馆。
7月4日中午12时,阿叔农家菜馆里,人称三嫂的唐少微正在忙活。当天虽然不是周末,但菜馆里依然坐满了客人。这是美雅村的8户村民合股开办的农家乐。他们既是股东,又是员工。“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有自己的农家乐!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村能变得这么干净漂亮!”对于生活的巨变,曾经以开风采车载客为生的唐少微现在还有点兴奋得“缓不过神来”。
“从开业以来我们农家乐每月营业额都达20多万元,”接待过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同时经营着自家“三嫂旅馆”的唐少微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害羞的村妇,俨然成为一个能干的老板娘,“等下半年旅游旺季的时候,会忙不过来的。”唐少微略带自豪地说,很多外国朋友已经成了这里的“老客”。
保护生态就地改造出美丽新农村
按照琼海市领导提出的打造“田园城市”理念,突出琼海博鳌本土文化,突出旅游功能,突出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城镇居民低碳生活,目前,博鳌周边大路坡、美雅、朝烈等村庄的“田园城市化”改造已初具规模。
这些,对于琼海来说只是个开始。“以后还有更多像美雅这样甚至比美雅更好的村庄出现。”琼海市一负责人笑言。
说到城镇化,也许人们会想到“土地依赖”,想到造城,想到让农民进城,但这是资源掠夺型的发展老路。那么,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的理念?2012年底,琼海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探索一种幸福的发展方式。
在打造田园城市的过程中,琼海的城市发展完全尊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就地提升和改造,同时按照市场的法则,在农村引入新业态,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并提升服务业的比例。田园城市的建设,让琼海绕开了走规模扩张型城镇化的老路子,不再让广大的农村都湮没在城市扩张的汪洋中,而是让其如珍珠玛瑙一般星罗棋布于城市周围。
除了博鳌乡村公园外,嘉积龙寿洋万亩生态田野公园、万泉河沿岸片区等的建设也在推进当中。今年,琼海市将1.71亿元投入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还有更多的镇墟、村庄、田园的生态体系将得到改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提升。
“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田园城市格局形成
2013年年初,琼海市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实施意见》,要依托独特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琼海没有采取大拆大建、让农民弃农进城的简单方式,而是利用区位特点,让广大农村就地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让农村居民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目前,通过打造万泉河生态示范区、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博鳌风情小镇、潭门南海渔业风情小镇等,琼海市消除了城乡界限,将分布在万泉河沿岸的中心城区和12个乡镇、上百个农村新型社区构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的田园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市里作了一个规定,除非是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否则今后其它的项目不再让农民集体搬迁,而是就地对它的基础设施实施改造升级,充实完善、提升,让农村就地成为城市的一个部分。”符宣朝还打了个比喻,把琼海广大的农村打造成散落在田间的珍珠和玛瑙,交通、旅游产业像项链一样把散落在田间的珍珠和玛瑙串起来,形成网络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幸福琼海的目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