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打捞,他发现问题:
灞河B坝蓄水一侧最易出事
昨日下午,刘有仁带记者来到了他总结的灞河事故最多的地点:灞柳西路浐灞半岛正对的水域,也就是灞河B坝蓄水的一侧。这片水域边上设有低矮的石墩,中间用铁链相连,较为美观,但并不能阻挡人下水。
“这几十米的水域至少淹死过五六十人”,刘有仁说,这片水域护堤呈斜坡状,长约十米,极滑,同时离公路很近,景色非常好,会吸引很多人来此游玩。一旦下水、落水,很可能会顺着斜坡滑入9米深的水中。
虽然有禁止下水的警示牌,也有城管队员在河边执勤,但这片水域仍有数人在游泳。城管队员说,这几人是从对岸下水的,因不属同一大队,他们也无可奈何。
“有时候,我见有的家长给娃套个游泳圈,就让下水了,我一问,家长说‘有游泳圈呢’”,可刘有仁亲眼见过,河面只飘了个游泳圈,人没了。
“橡胶坝修好后的一两年,淹死的大多是周围村子的,慢慢的村民都把娃看得紧,附近人出事的也就少了,最近这些年,淹死的基本都是外地的。”刘有仁说。来自消防部门的消息也证实了刘有仁的说法:在浐河、灞河溺亡的多是外地人或者一些建筑工地的务工人员。
谈起打捞经验,他叹气:
还是希望不要再有这种事了
“消防、专业打捞队捞10次,有八九次我都在现场看”,刘有仁说,消防官兵一般是乘橡皮筏或摩托艇,用长竹竿等工具搜索,实在找不到,会叫一些专业打捞队,但打捞队收费不菲。“一来就得交8000块,捞上来,人家直接就走,没捞上来,再给家属返回4000块,毕竟付出劳动了。”
在说起打捞经验时,刘有仁总结的不少:灞河水域与外地一些河流不同,“有些河,一落水就冲走了,在灞河溺水,人不会离落水点很远,就在这个点周围扩大十米八米,基本都能找到”、“捞人的时候,钩到石头和人,绳子上传来的那种轻微的触感也是不一样的”、“把人捞起来,基本都是双手半环抱的挣扎姿势”……
说着,他的情绪有些低落,叹了口气,“还是希望不要再有这种事了……”
避免溺亡多发,他建议:
岸边装防护网阻止人下水
为了防止悲剧不断重演,浐灞生态管理部门在河堤上加固护栏,城管、民警也时常巡河,劝离驱赶游泳、钓鱼者,但游泳、钓鱼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最近,管理部门无奈之下,还在浐河河堤边的公告栏里贴出一封公开信:“高温的天气让您来浐灞河的脚步快了,您袒胸裸背,在河中上下翻滚,视水面下的沙坑、暗流、漩涡等危险如无物,毫无顾忌地享受,看得大家心惊胆战,大呼不雅。在您的熏陶带领下,一个个青少年跟随您的步伐。多数溺亡者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值花季、涉世不深的他们缺少社会经验和判断力……”
除了劝说,当地管理部门也采取了惩罚性措施,对在浐河、灞河河道及人工湖面从事捕鱼活动、游泳、戏水等活动的,予以重罚。如对捕鱼活动,违者除没收捕鱼工具、捕获物、非法所得外,并处5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禁止游泳、戏水,违者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等。然而,在刘有仁看来,这些还不够。“如果有关部门能拿出一些经费,在B坝往上一二百米那段最容易出事的岸边安装防护网,阻止人再下水,虽然不如现在美观,但悲剧应该会少很多,毕竟人的命更重要……”(记者宁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