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市福利院陪孩子们画画。 记者 黄一冰 摄
海口网7月21日消息(记者 陈小萍)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这种快乐,在海南志愿者心中,是一种责任,一份幸福,更是一股正能量。
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
20日是星期六,又是海南心海义工协会去市福利院的日子。早上8时许,记者在海口市福利院门口,见到了正在统计人数的袁震雨。他是该协会的理事长,也是这次孤儿陪护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我们建立了论坛和QQ群,每个星期提前预告公益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安排,各志愿者自己报名,再由我们统一组织。”袁震雨说,每次活动报名参加的志愿者都很多。
8时20分许,24名志愿者来到了福利院孩子的身边,带他们去篮球场玩耍。“姐姐上次教你的字母还记得吗”,“小胖最近是不是又胖了呀”。志愿者微笑着俯身抱起孩子问起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袁震雨告诉记者,协会2011年成立,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将近900人,大多数为青年志愿者,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开展了600多场公益活动。
当记者问加入这个志愿团体有哪些要求时,袁震雨回答:“最重要的是责任心。”他说,虽然是志愿服务团体,但并非来者不拒,协会有很严格的制度。
心灵沟通,是一份小幸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许多志愿者伴随着公益活动一步步成长,一点点成熟。康丹,一个来自陕西的女孩,正是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的志愿服务中体会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快乐:志愿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现场看到,大家在玩耍时,康丹几乎能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喜欢围着她,开心地叫她“眼镜姐姐”。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跟孩子“混”得那么熟?她说,每次参加活动时,她都会跟孩子们聊天说话,抱抱他们增加信任。
康丹告诉记者,她刚加入义工协会时很腼腆,特别害怕跟别人交流、沟通。后来,她朋友建议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6月份,当康丹走进海口雨润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这些外表看似健康的孩子却很难向他人打开心扉。为了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她设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康丹告诉记者,她发现,只要用心和他们沟通,当他们的朋友,就一定能换来孩子们的笑容。
与很多志愿者一样,康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小幸福”。她说,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爱心传递,是一股正能量
“您好,为了您的生命安全,请走斑马线。”“您好,为了保持市容整洁,请不要乱扔垃圾。”……事实上,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范围内经常上演,除了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外,在春运繁忙的时候,在交通混乱的路口,在每一个特殊的主题日等等,总会看到他们的身影,留下他们的足迹。
这些志愿者中,既有耄耋老人,又有稚气孩童,既有退休职工,又有在职人员,既有学富五车的教授,又有朴实无华的农民。他们“不因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无微不至地将关爱和真情播向社会。
记者了解到,至目前,在团省委备案材料的志愿者协会有46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