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哥岭的热带雨林,神奇而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宁佐梅就是其中的一个。2011年首次踏足鹦哥岭开展志愿活动,她就对这座大山情有独钟。每年暑假,她不仅自己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还参与发起更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三年三入鹦哥岭:一个北京林大女生的鹦哥岭情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7-21 09:53

  鹦哥岭的热带雨林,神奇而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宁佐梅就是其中的一个。2011年首次踏足鹦哥岭开展志愿活动,她就对这座大山情有独钟。每年暑假,她不仅自己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还参与发起更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

  她对第一次进入鹦哥岭深山的情况仍记忆深刻。2011年8月2日,她第一次进入道银村。“丝毫没有给我适应的时间,刚开始行走就是上上下下的山路,很窄,只有摩托车能通过,不仅滑而且陡。”一个坡接着一个坡,中间还时常要穿过小河,坐在摩托车后面的她,身体也随着摩托车摇晃。“当时,我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活命要紧’。”她笑着说。

  2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林学专业的她深深地震撼了。她看到了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保护区真实的工作状态。

  “这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她陷入了沉思:大学生不能躲在象牙塔中,而应该深入大山,甚至加入保护区工作。

  2012年7月8日到8月2日,在她的参与组织下,北林大和中央民大的12名在校大学生来到鹦哥岭保护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

  今年,她又参与组织了10名北林大的学弟学妹,参与保护区的志愿工作。

  “希望志愿者可以从中收获宝贵经验与前所未有的体验,也为保护区的工作提供帮助。”宁佐梅说。

  (本报鹦哥岭7月20日电)

  三上鹦哥岭———一个北林女生的鹦哥岭情结

  美丽而高峻的鹦哥岭和这里生长的茂密热带雨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习和研究林业和生态科学的人来到这里。

  北京林业大学宁佐梅就是其中的一个。自从2011年到鹦哥岭开展志愿活动,被保护区真实的工作状态震撼到后,此后每年的暑假,宁佐梅不仅自己继续参加志愿活动,还参与发起更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在她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不仅能让在象牙塔里的学子们了解、参与到保护区的工作中来,从中得到成长,为未来的就业做铺垫,还能帮助开展一些保护区无暇顾及的工作。

  □南国都市报记者袁兰

  2011年首进鹦哥岭山路艰险感叹“活命要紧”

  2011年8月2日,虽然过去了3年,但那一天的经历,宁佐梅仍然记忆深刻。那年她22岁。

  那是她第一次进入道银村。由于行李较多,护林员骑摩托载她进村。“丝毫没有给我适应的时间,刚开始行走就是上上下下的山路,很窄,只有摩托车能够通过,不仅滑而且陡。”

  宁佐梅以为这样的路是短暂的。但后来,一个坡接着一个坡,中间还时常要穿过小水沟和小河,坐在摩托车后面的她,身体也随着摩托车前后左右上下地震荡。当时,她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活命要紧”。

  终于来到一条河边,据说过了眼前的这条河,就进入道银村了。但是河没有桥,只能赤脚淌过。

  宁佐梅说,过河的时候,一走一滑,几次都险些摔进河里,“后来这条河一直让我很恐惧,我自己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过的。”

  就这样,为期23天的暑期实践中,第一天的经历就让宁佐梅深深震撼,她看到了与自己多年来学习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保护区的真实工作形态!

  她不禁发问:反观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也一样躲在象牙塔中,仅仅从理论和科研的角度审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呢?是不是还在望文生义地来理解和评价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呢?

  2012年二进鹦哥岭发起大规模志愿者活动

  “让学习相关专业的同学了解一个保护区真实的工作内容和状态是十分重要的,而保护区对于人才的渴求也是巨大的。”宁佐梅说。

  2012年7月8日到8月2日,在她的参与组织下,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的12名在校大学生来到鹦哥岭保护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在鹦哥岭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同学们在保护区走访了保护区周边的道银、力土、方通、方红等黎族和苗族村庄,详细调查了保护区社区工作的内容和进展情况,了解当地少数民族村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状况,咨询了他们对保护区工作的希望和意见;和护林员一起进山巡逻、管护,考察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体验到保护区工作的艰苦,也学到了许多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和动画设计知识,为保护区的每一个保护站点设计了美观的宣传栏、环保宣传广告招贴画和环保文化衫等宣传用品。

  在得出一系列数据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3年三进鹦哥岭入深山开展科研

  2013年7月19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爬鹦哥岭的过程中,再一次看到了宁佐梅的身影。只见她一身迷彩服,略黑的肤色,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并仔细地用相机记录下来。

  据了解,与2012年一样,她今年又参与组织带来10名北林大的学弟学妹,参与到保护区的志愿工作当中来,他们比其他高校早来了一周,也计划最晚离开。

  10名志愿者被分配到保护区各科室,参与各科室日常工作,让志愿者们发挥各自特长为保护区分忧的同时,也能亲身了解到保护区各科室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以后的职业规划选择做基础。还有的志愿者被分配到各个分站,与护林员一起参与分站日常巡护工作。

  “希望志愿者从中收获到宝贵经验和前所未有的体验,并为保护区提供帮助。”宁佐梅说。

  大学生们下田插秧、砍竹子、编篱笆忙得不亦乐乎,纷纷感叹——保护区社区工作真不容易

  南国都市报7月20日讯(记者袁兰)插秧、砍竹子、破片、编篱笆……20日,参加暑期实践的大学生们来到白沙元门乡红新村,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参加社区工作实践。一天的活动下来,大家纷纷感叹说:“保护区的社区工作真不容易。”

  水稻插秧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从城市里来的大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农民的不易。他们平整水田、播撒肥料、在平整好的水田上面铺上育秧盘子并铺上泥土、然后再撒上已初步发芽的种子,再用竹棍把种子和泥巴搅均匀……在保护区队员手把手指导下,大学生们学得很快,尽管有些生硬,但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不少来自北方的同学第一次踏进水田,甚至是第一次来到农村,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热带乡村的魅力,还在实践中学到了不少农业知识。

  “我们北方都是黑土,没有水田。”来自东北林业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阎伟强,仰起溅满泥巴的脸,笑说自己闻到了泥土的芬芳。虽然动作上有些笨拙,但看样子,小伙子乐在其中。

  另一组同学由王云鹏带队,修建稻鸭共育的围栏。“稻鸭共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稻田里养鸭子。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鸭子在稻田里活动,既能长得好,又能够帮助除草、除虫,鸭子的游动还能提高水中氧的含量,鸭排放的粪便又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

  在王云鹏的指挥下,男生们将砍下来的竹子运到村边的田地里,女生则负责将竹子破开,编成围栏。

  砍竹子编篱笆,看似简单,实际上干起来又是一回事。一根竹子,如何分割出所需粗细的竹片来,不容易。大学生们一开始摸索了半天都没有成功,而保护区工作人员采用在竹林中固定一个十字架,然后再分割竹子的方法,既快又好,让这些大学生大开眼界。

  “这样既简单实用,又能快速有效均匀地分割竹子的方法,书本上可是没有教过。”华南农大学生江小强感慨地说。

  在保护区队员的演示下,这些大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自得之余纷纷在自己的杰作前留影纪念。更绝的是,一位来自华南农大的农村学生,竟很娴熟地利用竹林的边角料为同学们制作出不少玩具。

  “这个围栏我们先做,群众也可以用。”保护区社区科科长王云鹏介绍说,这次大学生们搭建的鸭棚和围栏效果不错,可以给村里的村民们使用。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单憬岗] [编辑:李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