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不少人脾气变得暴躁了。
昨天下午两点半,我在义乌稠北派出所采访时,遇到了一起开车路怒打架的事。
打架不意外,意外的是:打赢了架的山东大汉,敌不过火热的水泥地,烫伤了脚底板,深二度烫伤,需要静养两个星期。
打架伤了脚底板?
下午两点半,我在稠北派出所调解室等采访对象。
两男的架着一位虎背熊腰的大汉走了进来。
大汉“哇哇”一直喊痛,脚步趔趄,一进门就扑通坐在了凳子上,大口喘气。
我看了看他,上身的白色T恤被扯破了,满脸是汗,有些狼狈。
同来的协警说,两个男的因为堵车起了口角,打了一架,到派出所来调解。
我看他双脚掌裹着白纱布,心里有些奇怪,“两个人打架,怎么还把脚底板打伤了?”
凑了过去,打了个招呼,“打架了?”
“是的,吵了几句嘴,拉扯了几下。”见调解员还没来,他也就跟我聊了起来。
“看你这被打得挺严重?”
“没事,就扯破了衣服,对方也没受什么伤。”
我指指他脚底板,“你这伤得好像不轻,路都走不了了?”
他一脸窘相,“这不是打架受的伤,是被烫伤的。”
烫伤了脚底板
这事,我也是没想到。
我姓李,山东人,29岁,在义乌做饰品配件生意。
下午1点半,我开着我的途观,路过兴中小区,路两旁停满了车,剩下的空间只够一辆车通行。
前面一辆凯美瑞轿车,走走停停,堵了路,我按了几下喇叭,司机完全不理我,我也调不了头,只能等。
几十米的路,走了10多分钟,我有些窝火,好不容易开出来,我老婆摇下玻璃窗,责怪了对方几句。
对方一听,不干了,下车过来吵,我老婆跟凯美瑞车里的女人吵,我一个男的不好意思上去骂女人,就找到开车的男司机理论。
大太阳底下吵架火气特别旺,几句言语不合,我们就拉扯了起来,然后就动上手了,我把他按倒在地上。
打了一会,火气也消了,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合适,我就放开了他。
我是穿拖鞋出来的,开车不方便,我就光了脚开车。我老婆和他们吵起来后,我也没顾得上穿拖鞋,就跑下车去了。
光着脚底板踩在被曝晒了很久的水泥路上,有些烫,当时也没在意,觉得没什么。
直到快打完架,我抬了抬脚,觉得脚底板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我抬起脚底板看,我勒个去,脚底板脱皮了,一大块皮随着我抬脚的动作,黏在地上,整个前脚掌都烂了。
我正想走,有一个孕妇,好像是司机的亲戚,过来抱着我,不让我走。
见她大着肚子,我也不好使劲,又在水泥地上站了三四分钟。
等孕妇放开手时,我已经痛得不行了。
深二度烫伤
山东大汉被烫伤后,没法走路了,几个亲朋好友抬着他,去了医院。
医生跟他说,这已经是深二度烫伤了,如果不发炎,也需要休养两个星期。
没办法,山东大汉只能乖乖地躺在病床上,挂起了点滴。
赤脚在水泥地上,走了10多分钟,怎么伤得这么重呢?
昨天,我请教了义乌復元医院烫伤科陈智凯医生:
咱们人体的皮肤长时间接触超过50摄氏度的物体,就有可能起泡。
下午1点多,那会的水泥路面温度,肯定超过了这个临界值。
他光脚在地上踩一下,当然不会伤得这么严重,但你说他在地上踩了10多分钟,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持续接触高热的地表,带来的是连续的烫伤,脚底板肯定要起泡了。
再则,人的脚底板皮肤虽然是全身最厚,但脚底板承受了全部身体的压力,和地表就会来一个亲密接触,水泥地面的温度很快会传达到脚底板,持续走动,水泡破裂,皮肤就会出现烂的情况。
还有他和别人打架,脚底板有过剧烈运动,和地表有深度摩擦,也加剧了这种伤情,等到发现时,已经伤得不轻了。
最高地表温度62.5℃
昨天,义乌城区的水泥地表温度是否超过了50℃呢?
我就近在附近的小店,买了一个温度计,做了一个实验。
下午3点半左右,城区一条柏油马路,温度计温度传感探头接触到已经有些软化的路面,5分钟后,显示温度为59℃。
下午4点左右,市区城中北路,水泥路测温显示温度为51℃。
下午5点,我来到义乌气象局观测站,请教了副站长戴红星。
“你拿个温度计,直接挨着路面测,测出来的温度,肯定要远远低于地表的真实温度。
“按照国际标准测法,应该是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半埋在水泥地面中,这样测出来的温度和地表温度的误差值,才会比较小。”
“另外,我们在气象局大院里,也设了地表温度观测点,几个温度计会将实时数据第一时间传到电脑上,从下午4点前的观测情况来看,柏油最高温度是62.5℃,土壤是57.9℃,水泥路面最高温度是55.8℃。
“这个是气象站观测点的数据,道路上的温度值,因为行车、绿化等环境因素,水泥路面的温度一般要高于这个检测值,60℃也不是不可能的。”
昨天全省25个地区破40℃ 未来三天仍将持续高温
根据省气象局数据,截至昨天17时,除沿海岛屿外全省最高气温基本在38-40℃,更有25个地区最高气温突破了40℃,11个地区气温超过41℃,40℃范围已是7月以来最广的一天。其中余姚以42.3℃问鼎,其次较高的有奉化42℃,三门41.5℃,鄞州、仙居41.3℃,慈溪、新昌41.2℃。
相关链接
高温津贴在“短斤少两”中考验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