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广西北流义工罗智的照片,是在“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上。37岁的他躺在病床上,虚弱得几乎抬不起头来。这形象很难跟曾经的特种兵罗智联系在一起。从在广州打工开始,13年来,在广西的玉林、北流(玉林下辖县级市)、南宁以及天津、广州等地,他累计献血6.62万毫升,被称为“无偿献血大王”。他的抽屉里装着24本盖有各地红十字会公章的无偿献血证。他是一名退役伤残军人。
今年6月25日,罗智感觉身体不适,先后辗转广西多家医院治疗,病痛并无好转,也查不出原因。7月18日,罗智终于被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但他拿不出治病的50万元。危急之时,当初打电话请罗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无偿献血的红十字会没有即刻出现,而素不相识的网友则在互联网上为其发起呼吁。
有人说,对救助“无偿献血大王”罗智,红十字会也没有完全的义务。其实,我只是想讲出这个故事,请大家来评评理:红十字会是“无偿献血”的法定推动者,让无偿献血者安心、暖心和放心,难道不是红十字会该做的么?
这个让人唏嘘的故事至今还没有一个美满的收尾。罗智还在医院等钱治病。有人在网上呼吁红十字会救援,也有人发短信给红十字会总会的核心领导层请求关注。红十字会此时却显得囊中羞涩。红十字总会送给罗智5万元救助金,广西红十字会系统共计送去人道救助金1.6万元(广西红十字会、玉林市红会、中华骨髓库广西分库各5000元,北流市红会1000元)。
但是,凡有人群的地方必有感动,凡有感动的地方必有人性,凡有人性的地方必有人道。相比红十字会的“囊中羞涩”,山西一个独腿的残疾人,向罗智捐出了自己捡废品换来的1000元。人道主义的内涵,是重视人的价值,关心人的生命生存以及人的幸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人道主义既是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来源于人类最朴实的互助与慈善精神。人道主义涵盖了慈善,涵盖了公益,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以及幸福的事情。
北流市的一位义工告诉我,罗智自己原本没想过找红十字会救助,虽然从2000年起他就是玉林红十字会的志愿者。7月30日中午,他接到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的电话,问他是否2004年做过骨髓留样,是否还愿意捐赠骨髓。他说他愿意,不过自己现在已经患病。骨髓库那头是沉默,是挂断电话,是向总部反映。
有人说红十字会不做事,我不同意。只是它很多时候,没有做好。譬如,老百姓需要红十字会说清“美美”买包的钱究竟从哪里来,红十字会为此搞了一个捐款透明的网络平台,但迄今只发布了玉树地震的项目。一些地方红十字会爆出过利用行政资源强征善款的丑闻,一些地方红十字会的工作几乎全靠志愿者。
在眼下的慈善体系下,红十字会仍是中国最大的公益组织。一些民间机构还只是陪衬。对罗智的救助,我认为红十字会才有义务、最有能力完成。玉林市红十字会已启动为罗智募捐的活动。但这个时候,红十字会方面针对罗智所做的事情,不应仅仅是发起募捐。
如果罗智得不到救治,或许这就会成为一个无偿献血信用破产的故事。“无偿献血”事业的信用不可以破产,因为每天医院里有那么多需要输血的伤者。
写到这里时,我接到罗智的电话。他告诉我,6月份发病后,为治病他已经把自己的车贱卖了。转院广州后,医院已经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他说自己不能死,他还有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才两岁半,他是遗腹子,他的继父75岁,他的妈妈60多岁,整个家庭还需要他照顾。最后,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当初无偿献血并不是为了得到今天的救助,他是没有办法才向社会伸手。
我告诉他,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互助,互相帮助是人性,是每个人血液里流淌的善良。他有些哽咽地对我说,谢谢我发微博,红十字会总会今天送来五万块。
我说社会需要无偿献血者,红十字会是中国推动无偿献血的法定机构,我希望通过他的故事,推动红十字会建立对无偿献血者的救助机制。
推动无偿献血,不仅是满街贴海报,也不仅是巨资拍摄煽情的宣传片,更是要让无偿献血者感到温暖,感到有前行的动力。国家为鼓励见义勇为,在各地都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为什么红十字会不能借此机会,成立一个无偿献血者救助基金?
这样,可以制度化地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人道救助,可以鼓励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作者系资深公益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