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来了正好,我们正想请人帮忙策划报道一下多文空心菜,帮助我们把这一品牌做起来。”记者还没说话,临高县多文镇镇委书记王运昌便把记者的报道主题给“捅”了出来。
正宗的多文空心菜产于临高县多文镇头神村,长在纯净的火山岩泉水中。得益于无法复制的地理因素,其味道清香、口感嫩滑脆,明火炒后还是绿油油的,吃过者都赞不绝口。因此,多文空心菜曾畅销省内高档酒店,甚至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可以称得上是我省菜种中的明星产品。
但是,本应是“摇钱树”的多文空心菜,如今却面临着亟需解决的困境。
现状:“明星”菜卖不上价
站在多文镇头神村的空心菜田边,记者看到这样一幅景象:100多亩的菜田郁郁葱葱,一派鲜绿;三五农户正在劳作;脚下,清澈透明的地表岩泉汩汩流出,浸入菜茎。
可惜的是,多文空心菜眼下却已慢慢“失宠”,而在三五年前,它还是海口高档酒店的宠儿,倍受食客追捧。
“从我自己的状况看,多文空心菜现在在海口的销量比以前要差很多,供应给高档酒店的量也少了,我们的生意差了很多。”从临高县多文镇头神村采购空心菜到外地销售的林茂竹向记者吐露。
而在王运昌看来,一时的销量减少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头神村的菜农守着金矿却卖着铁矿的钱。”该村的空心菜种植户符志莲也说,一直以来,菜农卖给收购商的价格是2元到3元每斤,太便宜了。
王运昌表示,其中的原因在于,多文空心菜名声在外,然而却没有相应成熟的商业化运作。经营不成规模,也缺少品牌溢价能力。规模、品牌都上不去,这对于农民、农业来说是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种植热情自然不高。头神村的空心菜生产已经连续几年停滞不前:种植规模保持在150亩左右,产量基本没有变化,售价也一直在2元至3元之间排徊。少数农民甚至退出改种其它作物。
原因:“李鬼”搅局+小农观念
多文空心菜销量打不开,一大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打着“多文”名头的空心菜鱼龙混杂。据林茂竹介绍,由于多文空心菜名声在外,许多非真正多文产的空心菜便对这一名头打起了主意。目前许多高档酒店里卖的并不是正宗的多文空心菜,这极大地挤占了多文空心菜的市场空间。
最致命的是,“多文”竟被其它地方的企业抢注了商标,“李鬼”竟“名正言顺”地成了“李逵”。被别人捷足先登,真正的多文镇头神村空心菜却只能注册成名头远不如“多文”二字的“头神”牌。
谈及这一情况,王运昌把原因归结为菜农没有摆脱小农观念,没有现代化经营的意识。他说,小农观念表现在种植上依靠传统的个体化劳作、销售上等人来收购等等。“没有专业化生产意识和面向市场的生产理念,最终让多文空心菜沦落了。”王运昌扼腕叹息。
其实,早在2010年,临高县农业局就出台过《创建多文空心菜品牌示范基地方案》,有意针对多文空心菜进行品牌打造和加大扶持力度。其中既有建设420亩空心菜示范基地的规划,也有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安排,目标是“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与商品化生产基地,提升多文空心菜知名度”。但据临高县农业局副局长符智介绍,由于制定规划的领导调任及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搁浅———示范基地没有建立,合作社也形同虚设。
谈及对头神村空心菜的扶助时,符智说道,目前该村的空心菜150亩的种植规模不大,很多方面达不到特定项目扶持标准。这也意味着多文空心菜的现代化经营之路陷入恶性循环:规模不大,难得到政府扶持;不扶持,则规模亦难扩大。
出路:解放思想+品牌包装
谈及多文空心菜的出路,王运昌首先提到的还是农民要解放思想,抛弃小农意识,接受现代经营理念,但政府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也要有实例上的示范。
具体而言,王运昌指出,面对市场化生产,传统的小打小闹肯定是走不通了,对多文空心菜进行商业上的策划包装是目前非常紧急的任务。“把品牌真正做起来,凭借多文空心菜的品质和口碑,农民卖出的价格肯定要远远超出目前的两三元一斤。”他说。
“品牌包装和策划,需要找到现代企业合作。不仅如此,农户也要加强销售保障、提高议价能力,并最终形成规模品牌效应。”王运昌说。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多文空心菜在发展上需要“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据符智讲,这也正是县农业局和多文镇政府为发展多文空心菜考虑的规划之一。目前,镇政府已经开始物色与多文空心菜合作的现代公司。
符智介绍,县农业局下一步的工作是把上述未曾落实的规划落实好。另外,还将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的引水、整土工作,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保障多文空心菜的品质,让它的口感保持正宗纯粹。
相关链接
稳定菜价 千吨蔬菜“跑”赢“尤特”进海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