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南高岭景色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丁铭 特约记者 陈志强 摄
“山的世界、林的海洋、动物植物的故乡、养生度假的天堂。”这是如今游客对海南白沙山区最真实的描写。然而,谁能想到23年前的白沙,一半以上都是茅草山、光头山?商报记者日前经过采访发现,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国家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
记者亲身感受 三江源头,尽是森林的海洋
8月13日9时半,在白沙县林业局护林员的指引下,记者一行5人,驱车从白沙县城出发,往海南三江发源地、南渡江源头——南开乡进发。汽车刚出县城,进入南开公路,就感受到那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尽是绿色美景,仿佛让大家置身于森林的海洋。
“不管是车轮下的山坡,还是远在云雾之中的南美岭、南高岭。你都会亲身感受到那漫山的森林,是那么的茂盛、那么的郁郁葱葱。”随行的一位同事让司机在一座山顶上停下,他边拍照片,边感慨地说,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的山、那么多的森林、那么多的绿色。
“我是真心的感觉海南有中国最新鲜的空气,可是我没想到海南最新鲜的空气竟然在白沙这个森林的王国里。”另一位内地来的记者同行,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南美岭,猛吸着气对大家说,如果让专家来白沙检测,估计这里的氧离子含量一定是全国最高的。
看着层层叠叠远山、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记者有一种在天然大氧吧里尽情吸氧的感觉。
黎族老人回忆 20年前,漫山遍野都是茅草
“以前这里是茅草山。”说起20年前南开乡附近的山头,南开乡一位黎族老人回忆说,那时候,经常看到附近的山被剃成了光头,到处都是被火烧过的茅草山和啃山的牛群。
“以前,主要是因为村民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多少年来,大家都有靠山吃山的习惯。”当地一位村干部分析,过去黎族人靠着刀耕火种,家家户户都是烧掉一片山,种上山兰米、玉米等农作物当粮食。等种植季节一过,山坡上自然地长出了茅草,时间一长,生态遭到破坏,原始树种被一望无际的茅草所替代,再加上黎族人喜欢用弓箭、火枪猎杀野生动物,山上的动物也变得越来越少。
封山育林23年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47%
据介绍,过去白沙全县的各个村庄周边,因为人为破坏、开荒导致,有茅草山89万亩。白沙县委、县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白沙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对陆地生态系主体冥冥森林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造林的投入,自1990年以来,完成封山育林、护林89万亩,人工造林34万亩,使白沙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不断的恢复与发展,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截止2012年,全县有林地面积264.79万亩,其中:天然林113.3万亩,人工林151.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3.47%,成效十分显著,多次得到国家和省林业局表彰。
“1992年前后,经过省、县林业部门实施飞机播种,因为大面积的茅草遮挡,导致飞机播种失败。”白沙县林业局老职工介绍说,后来,在白沙县林业局干部和各乡镇的群众上山清理茅草、种植松树,保护公益林工作全面展开。
据了解,经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在乡村开展育林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之后,目前,白沙偷盗木材、猎杀动物的事件基本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林基本恢复,原始林保护完好,物种多样性得以再现。
白沙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核心区、海南饮用水源保护区,海南“绿色崛起”的典范。
相关链接
陈志荣到三江农场调研海防堤建设情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