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暖冬让冬春瓜菜遭遇“滑铁卢”,禽流感又给家禽业吹来“寒风”……一浪接着一浪,冲击着我省农民腰包。
逆境中,定安县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76元,同比增长16%,高出全省近6个百分点。
翻开定安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表格可以发现:虽然第一产业经营收入增长放缓,但是来自二产的工资性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却大幅提高,分别同比增长17.1%和23.9%。
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闲时”挣工资
机械化生产,每种一造水稻,每亩只需投入5个工作日。“算起来,家里4亩农田,一年种两造,从插秧到割稻谷,一个人花40天,就可以完成。再种些槟榔和瓜菜等,也不过在施肥和收获上花些时间。”定安县定城镇平和村村民陈海英说。由于田地少,特别是夏季不用种瓜菜,农闲时间长,除了喝喝茶、打打麻将,村民们也没其他事情可做。
时间就是金钱,捡起被荒废的农闲时间,就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此,近年来,定安县累计投入5亿多元完善塔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延长农业产业链,拉动农民就业。
如今,陈海英和丈夫都成了园区内一家罗非鱼加工厂的员工。每天,他们就像城里人一样,骑着车子,到厂里上班。
“可以照顾到家里,工资也不少。”陈海英说:“工钱是计件的,做多得多,现在已成为熟练工,每月工资从最初的1700元增长到了3000多元。”
现在,定安落户塔岭工业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家,像陈海英夫妇一样,利用农闲到工厂里工作的农民有3200多人。
数据显示,2012年,定安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约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89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工资性收入2539元,同比增长35%,取代了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第一动力。
开展技能培训,让农民“背”起技术闯江湖
其实,早在几年前,定安部分农民就曾背上行囊,外出打工。但由于没有技术,找不到好工作,出去了也赚不到几个钱。
定安县就业局局长郑光伟说,这促使了县里决定,在培训农民农业技术的同时,还要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技术培训。
然而在2008年,技能培训班开班时却碰到了困难。“招不到农民,我们只好走村串户,发动他们参加电工、家政技能培训班。那年仅培训了100多人。”郑光伟说。
定城镇潭榄村村民冯白平是最早“吃螃蟹”的人,种了20多年农活的他,放下了锄头,参加了电工培训,并获得了证书。“2009年后,就留在了县城做电工,现在每个月能有5000元的工资。”冯白平说,以前在家干农活,一年也才1万元。
“农民很实在,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就高,纷纷到就业局里来报名。”郑光伟说。现在,定安县开设了电工、汽修、汽车驾驶、家政、绿化工等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4200多人。
据统计,定安县近3年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11期,培训农民11.9万多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多人次,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多人,其中岛内2.8万多人,岛外0.9万多人。
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吃上旅游饭
定安县龙门、岭口、翰林、龙河等4镇200多个自然村,由于地处山区,过去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村容脏乱差、村民穷得响叮当……
变化就在近几年。定安县将母瑞山区210个自然村,实行连片创建文明生态村,累计投入近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出了定安县乃至全省的乡村旅游典型之一——“百里百村”。椰树、农田、火山石农舍、炊烟、猪舍……美丽的乡村图景,吸引着许多国内外艺术家和游客,也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大批的画家、画师来村写生,就要在这里住、在这里吃、在这里玩。”岭口镇三加村村民梁尤华说,他已经将家里的空房腾出来,作为民宿旅社,并买了几十辆自行车供游客、画家租赁骑游,一个月能增加收入近2000元。
去年3月,岭口镇群山村50多户农民还成立了定安县母瑞山乡村绘画摄影农民服务合作社。
目前,定安县完善了3个旅游驿站,创建了2个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示范点(果园),建设了农家乐40家,年接待(食)游客95万多人次,营业收入65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从事第三产业经营收入373元,同比增加72元,同比增长23.9%。
相关链接
定安一父亲得白血病女儿被烫伤 治疗费用压垮一家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