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养殖文昌鸡,这里的农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哥民,这两天要准备挑选合格的鸡出栏啦!”今天下午3时许,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的技术员史克思拉开一处养鸡场的铁丝网门走进去,远远地对这家主人潘政民大声喊道。
在这个位于文昌市抱罗镇五潮水村的养鸡场里,成千上万只羽毛色泽光亮的母鸡聚在树林下悠然吃食。潘政民和妻子华美喜正忙着清理鸡舍的鸡粪。
严格来说,这些鸡并不属于潘政民夫妇。
2007年,公司正式拿到了“传味文昌鸡”的商标,开始文昌鸡的品牌化管理。“有了商标,就意味着开始有了品牌效益。这也逼迫着我们要严格地实施规范化管理,增强品牌的保护意识。”公司负责人林鹏说。
而公司最初的规模化饲养并不理想。“我们最早是雇工人饲养,但工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成问题。”林鹏告诉记者,在改用“公司+商标+农户”的饲养模式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有了公司承诺的保障收入,农户的积极性非常高,饲养的鸡也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
而潘政民夫妇就是传味文昌鸡公司的“合作者”之一——自2008年起,公司便开始为这对夫妇提供种苗、饲料、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委托”夫妇俩按照公司的标准饲养文昌鸡。
“你看看这样的鸡符合要求了吗?”一见到史克思,潘政民便停下手中的活,随手倒拎起一只母鸡向这年轻人问道。
再过两天,潘政民家的这1万多只鸡将陆续出栏。虽然这段时间的文昌鸡价格很低,但他却毫不担心:“就算价格再低,公司都会按照固定的10.1元/斤的价格向我们收购。我们是稳赚的!”
2008年,潘政民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个协议中规定,根据市场价格,潘政民必须按照公司的标准来饲养文昌鸡,而公司则按照10.1元/斤的合同价格向养殖户回购出栏鸡。这个价格保证了潘政民的养鸡收益——平均每斤的利润在2.5元左右。一年下来,潘政民的养鸡场至少能为他赚入8万—10万元。
“这样养鸡还是很不错的呢!最重要是稳定呀!”潘政民的妻子华美喜在一旁忍不住插嘴道,“最近文昌鸡的价格都不好,其他地方很多自己养鸡的农户都亏本呢!”
在这5年间,看到实惠的农户们纷纷加入与公司合作的队伍。目前,公司分别在抱罗镇、翁田镇以及公坡镇设立3个点,共有100多户农户为公司养殖文昌鸡。在这些农户中,即便是收入最少的,每年也能拿到六七万元。
在林鹏看来,公司保证农户收入的底气,来源于品牌发展带来的效益。“有了商标,就必须进行规范化生产。公司供应给农户的鸡苗标准统一,农户出栏的鸡标准统一,两个统一才能保证文昌鸡的质量。”林鹏表示,文昌鸡的质量上去了,品牌的口碑自然也好,价格自然也高,“商标能够增加我们产品的市场识别度,也能够大大促进农户的饲养积极性。”
这种“公司+商标+农户”的文昌鸡饲养模式,也得到了文昌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为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户造成损失,实现文昌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昌市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与鸡农沟通,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引导鼓励公司与养殖户签订鸡苗、饲料、兽药三大成本保价饲养协议,对低于市场价格部分暂时由公司承担,以减少养殖户损失,共渡难关。
盼有企业合作盼建个冷冻库
农民呼声
地点:文昌市东路镇蛟塘村
人物:村干部符永攀
我们村是市里的水芹菜种植专业村,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这个月我们合作社刚刚拿到了国家工商总局核发的“福厚村”的商标。现在我们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但下一步要扩大生产、提升附加值还面临很多难题。
我们现在虽然申请到了商标,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我们的水芹很难打入超市。超市通常是定期付货款,而农民的习惯是现卖现收款,合作社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垫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企业与我们合作,帮助我们打开市场,进入超市。
现在虽然政府也已经开始帮助我们修建菜田的基础设施,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完善。排水沟设施还没有完全畅通,如果遇到大雨,水排不出去,水芹就会被浸坏。喷灌设施也没有配备,遇到高温天气农民都得靠人工来喷水,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田间的道路设施和村里的道路也还需要进一步修整,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运输。
申请到商标后还得进一步提升水芹的生产标准。但是现在很多农民还不是很了解怎样施肥、用药才能达到无公害的标准,所以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最后,我还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我们引进一个冷冻库。有了冷冻库,我们的水芹收割后可以储藏一到两周,这样可以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价格低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水芹储藏起来,待价格回升的时候再卖出去。(本报记者符王润整理)
文昌市会文镇引导养殖转产,增加农民收入
虾苗谷吹响螺号声
创富故事
-见习记者刘笑非通讯员黄兹志
“多年来,这里是有名的‘虾苗谷’,现在,我看要改名叫‘螺谷’了!”在文昌市会文镇,养殖户王录深这样告诉记者。
今天,记者来到会文镇烟堆村的昌盛渔业养殖场,眼前是望不到头的水泥养殖池,现代化的抽水设备在轰鸣,走近看却是满池海水、一片黄沙。看出记者的疑惑,会文镇烟堆村村民王录深笑着抓起一把饲料撒进水里,藏在沙里的海螺都把头冒了出来。王录深说,这小小的东风螺让他过上了新生活!
会文镇是驰名国内外的海产品养殖大镇,1990年代开始,就有华侨和台商到这里办起虾苗孵化场,并逐渐发展成了海南最大的虾苗繁育基地。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虾苗质量的逐年降低,养虾育虾苗的成本风险都在增高。
市场变了,农民该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答案就在小小的东风螺身上。会文镇政府意识到单一的虾养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只有通过引导养殖户转产,才能保证农民的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王录深一家从2010年开始养螺,从购买螺苗做起,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投资200万元盖起了现代化养殖场,200个螺池整齐排列,自动化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王录深说:“一个养殖池,能出产250斤左右的东风螺,效益好时一年能出产两批,现在基本稳定在两年3批。现在农民的出手价格也稳定在40元一斤。”记者帮他算了一笔账,一批东风螺的产值约在200万元,以两年3批计算,一年的产值约300万元,除去成本,一年的纯利润接近100万元!“跟以前养虾相比,收入翻了10倍!”王录深指着新建起来的楼房和购置的摩托车笑着说。
王录深和他所在的烟堆村,惊人的变化反映出的是会文镇在渔业养殖方面的巨大进步。记者从会文镇政府了解到,会文镇海水养殖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的烟堆、阳光、边海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1.4万亩,其中烟堆1380亩、阳光2160亩、边海2010亩。养殖品种主要有东风螺、石斑鱼、鲍鱼等,海水孵化养殖场640家,其中烟堆村300家。2012年,会文镇渔业总产值达到了4.57亿元,海水养殖总产量8445吨,其中东风螺就达到了2335吨!80325万粒东风螺已销往全国各地。在海南的海鲜餐馆里,也能吃到会文出产的东风螺。
嘹亮的螺号已在过去的虾谷里响起,带来的不只是全新的品牌产业,也是农民的新生活!(本报文城8月26日电)
记者手记
有名字才能叫得响
-本报记者符王润
如何才能让一把摆在田头湿漉漉的水芹卖出好价钱?也许商标能帮上忙。
文昌市东路镇蛟塘村福厚村小组的村民们刚刚为他们种植的水芹拿到了“福厚村”的商标。这意味着他们的水芹将会打上精致的包装,从农贸市场走向超市,面向高端市场,价格也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
在文昌,其实还有更多的农产品早已拥有了自己的商标。
对于一种农产品来说,商标就是它的名字。即便这种产品的质量再好,但若没有一个能够让人得以区别其他同类产品的标识,恐怕也只能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
同时,申请商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供人识别,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商标申请下来了,自然要维护好商标信誉,因此,农户有望逐步地走向规范化生产的道路——有了商标、包装、标准,这些农产品身价和销路都会倍增。
但令人遗憾的是,商标的诸多好处目前还是不能引起农民们足够的重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商标注册,大多数农民的意识并不强,有的甚至不知商标为何物。谁能够提升农民的商标意识?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
值得庆幸的是,文昌市政府已经有了一系列动作,帮助农民申请商标并用好商标。除了加强面向农民宣传商标意识外,今年,文昌市还拿出18万元用于地名商标的注册,其中很大一部分商标将涉及农业。
而商标的诞生也将催促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商标+农户”。文昌市就积极推动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支持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创品牌经营,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有名字才能叫得响!只有依托商标,以优良的产品质量面向市场,以良好的品牌口碑赢得市场,农民才能从农产品那里获得更多的收入。
相关链接
文昌市海洋渔业局入户“问诊把脉” 助农增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