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名为“湘西大山人”的网民发帖举报称,自己近期参加了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并以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名进入体检,但因脸上长痤疮、“长得丑”遭淘汰。湘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月23日回应称,在体检中,该局只采用指定体检机构的体检结论。本次公务员考试体检中,三名专家医生对这名考生检查会诊的意见为“面部有瘢痕影响面容,且瘢痕难治愈,反复发作,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第一部分第3条规定,结论为不合格”。就复检问题,湘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这名考生反映的项目不属于规定可以复检的项目,因此不予复检(8月26日《温州商报》)。
公考第一名因“长得丑”被认定不合格,显然是不重内在修为只看外在皮相的相貌歧视。公务员考试秉承的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考察的是报考者是否有良好的品行,是否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是否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等。除了极特殊岗位,长得美丑与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并无关系,不应成为是否录用的筹码。湖南有关方面以长得丑为由,将其淘汰,这样的公考,不仅涉嫌相貌歧视,对相貌普通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剧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公考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站,对177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1%的受访者认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容貌与其个人竞争力有必然联系。长相与人生的关系,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焦点话题。《红楼梦》中的娇杏,偶因一回头,巧遇贾雨村远眺的目光,从此由一个丫头摇身变为官夫人。然而娇杏毕竟是“侥幸”的代表人物,一个人的长相并不决定他能力的高下和学识的高远。在孔子的弟子中,宰予仪表堂堂,能说会道,孔子起先对他印象不错。但后来这个宰予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另一个弟子子羽,相貌很不起眼,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子羽从师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不走邪路。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300人,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后来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也错了。
以上虽是古代的事情,但对今天的我们却不无启示。笔者以为,“75.1%的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有必然联系”,绝不是一种好现象。尤其是在我们高呼英雄不问来路、人人都有机会的当下。湖南公考的“好色”表现,更会加剧公众的不安与惶恐,必须彻底休矣。为此,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避免因制度不公造成的社会不公;另一方面,还要从法律的层面限制各种用人歧视,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