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海韵,渔业风情。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如同桅杆的路灯,挂有船舵、救生圈、船浆的居民楼,统一招牌的临街商铺,齐排排的大渔船,满筐的海鱼占码头……
风光旖旎的渔业风情小镇,映衬着一个繁荣昌盛的渔业港湾--潭门港,通往南海诸岛最近的港口之一,西、南、中、东沙群岛作渔场后勤给养基地和深远海渔货的集散地。
蔚蓝波涛耀美景。繁荣的渔业背后,活跃着一个有着辉煌荣誉的集体———潭门海上民兵连。
连队自1985年组建以来,先后20多次被总部、广州军区和海南省评为“民兵工作模范单位”、“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被誉为“爱国主义的集体”、“开发建设南沙的先锋”。
爱国爱海爱国防
“我们潭门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鱼,这片海域就是我们的责任田,建设海洋强国,我们义不容辞……”
这是该连一次出海前的小动员。用渔民自己的话说,这种简朴却又庄重的“出征仪式”,次次都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这本簿上记载着17条西沙捕鱼线路,200多条南沙捕鱼线路……”老民兵苏承芬向记者打开了一本珍藏得纸张卷边严重、颜色深黄的《更路簿》,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潭门航行到三沙各岛屿的主要航线和岛礁特征。
“海是田,船是家,我们出海都喜欢记录航行轨迹,习惯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航行中的点点滴滴,尽管现在科技发达了,渔船有导航、定位系统,但这凝聚了我们世代潭门人的心血,是我们世代在海上捕鱼作业的见证……”苏老很激动。
一次,一名商人出高价想买他的《更路簿》,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这是见证,也是历史,岂能随便卖!”声音虽小,却如洪钟振聋发聩。
“更路簿”、“罗经”、“罗盘”……每件实物都是一个历史、一个感人故事。记者在连队的荣誉室看到了这些实物。
“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连队经常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连长张建堂告诉记者,每逢民兵补入、休渔期、训练期等时机,连队广泛组织学习先辈传统精神和捕鱼历史,使“蓝色国土”意识融入民兵血脉。
“这圈礁石把大海围成了一个小潭,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在连部的《南沙岛礁沙盘图》前,一场“走进南沙、赞扬南沙”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休渔期,连队广泛开展“爱祖国、爱海洋、爱国防”教育,以“走进南沙、赞扬南沙”为主题,开展耕海历史展、南沙水产品展、南沙摄影、南沙绘画、爱南沙演讲比赛等活动,前来采访的记者观闻热血沸腾。
黄循绵,民兵连第一任连长。连队组建的头年年底,就带领了100多人分乘5艘渔船,远赴南沙捕捞作业。出海凯旋后,黄循绵带领民兵骨干不辞辛劳,组织两支民兵宣传小分队走村串户到群众中进行动员,宣讲南沙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开发南沙的重大意义,发动渔民集资造船,并带头把家里正准备盖房的8500元钱全部拿了出来。
在连队的大力宣传和民兵骨干的榜样影响下,筹资600多万元建造的第二批12艘渔船于1986年初出海,第三批23艘渔船于1987年初开往南沙……
据悉,人口不足3万的潭门小镇目前参与开发南沙的渔民人数达8500多人,渔船300多艘。
波峰浪尖展风采
“当时情况太危险了,海上有3米多高的大浪,如果再晚一点,船上20多个人可能就没命了。”说起前年的那次遇险,渔民卢全校至今还心有余悸。
2011年7月26日,卢全校和渔民们在南沙中业群岛附近作业,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渔船船舵损坏不能移动,他报警求援。在附近作业的民兵柯维秀立即开着渔船前往救援。惊涛骇浪中,眼看离出事渔船只有几百米,却无法靠近。2个小时过去了,营救行动在与风浪搏斗中一次又一次失败。
“好几次巨浪差点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我就劝赶紧自个儿避风去,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和危险吓退!”卢全校说。台风一阵猛过一阵,海浪一浪高过一浪,经过近4小时风浪搏击,两艘船终于绑在了一块,柯维秀开足马力拖着故障船前往渚碧礁避风。
关键时站得出来,危险时豁得出去。2011年8月,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作业的苏炳冠的渔船出现机械故障,失控漂流数十海里。当时又逢11号强台风“南玛都”北上,如不及时救助,后果不堪设想。收到求救信号,民兵王善雄果敢指挥王善利和周围4艘渔船放弃生产,加大马力赶赴事故海域,凭着过硬的救生技能,成功将失控渔船拖离了危险海域。
一次,渔民林永志在海上作业时不慎被鱼刺穿左手动脉,血流不止,情况十分危急。危难时刻,民兵黄培龙收到求救信号,立即停止作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用所学的卫生救护知识帮助他止血后,协调船只高速往医院送,把林永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过硬的自救互救能力,源于平时连队扎实的训练。”琼海市人武陈成伟部长介绍,连队在扎实开展船舶驾驶、船舶自救与互救和海上救生的基础上,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部队开展联训联演,强化海上保障硬功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训练。
前不久,正在某海域作业的3条渔船突然接到上级号令,按规定时间全速到另一海域抢救一失事船只,3条渔船分别比规定时间提前了20至30分钟,成功将该失事渔船抢救。远在千里,联得上、召得回、收得扰、救得上,过硬的快反能力受到军地领导高度称赞。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连队先后在南海组织渔民抗击台风、生产自救120多次,20余次执行海上紧急救援任务,抢救渔民6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3000余万元。
兴渔惠民当先锋
街道两旁的商铺,贝类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冰厂门前,高大的斜条状铁架,一块块白色的冰块顺着铁架滑带送至打碎机后自动传送到停在港口边的渔船仓。
码头,整筐整筐的带鱼、石斑等往车装……
“从不相信到相信,从相信变成兴奋。”船长何世轩说到潭门的发展挂满了笑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外海产品价格不断上升。民兵何世轩敏锐看到了商机,找到了兄弟何世彬、何世海一合计,增加渔船吨位,更新渔船设备,加工海产品径直销售,利润飙升。
致富不忘乡亲。尝到甜头的三兄弟又合资成立了渔业公司,借钱给5位船主更新船上设备,组织8般渔船抱团与香港海上市场作生意,使180名渔民手头宽裕起来。
“现在渔民每年出海两三次,基本一户人家一年能有7万以上的收入,而且还能获得国家的有关补助,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前住破旧瓦房,现在很多渔民家里都建起了小洋房。”何世轩笑得很灿烂。
生活富裕了,渔民打鱼归来沉迷上了打牌赌博、喝酒消遣。
“大金农民管弦乐队”就是在连队的积极推动下组建的。人武部政委吴及时介绍,组建初期,乐队人员少,节目形式单调,连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如今,乐队人员发展到了近100人,乐器从原来的二胡、唢呐发展到有管弦乐、手提琴、钢琴,演奏的曲艺除海南民间的《雨打芭蕉》、《闹军坡》外,还有自创的《渔乡晨曲》、《潭门春潮》、《大海铺路》等一批深受渔民喜欢的节目。
重大节日,连队就把渔民召集起来听演奏会。受文化熏陶,如今,唱戏听戏的人越来越多,打牌赌博越来越少,一股学文化、品生活的良好风气掀起。渔民出海打鱼,还经常带上收音机和书籍。平时,渔民还经常去“民兵之家”看书读报。
渔民常年分散在南沙各海域作业,作业范围大,出海周期长,没有组织,许多渔民一到海上就感到没了主心骨。
连队与渔业合作社、渔民协会等民间团体将渔民组织起来,出海作业时采取“捆绑航行和生产”模式,几艘渔船组成一个船队,成立临时党小组,把渔民海上作业的个人行为聚集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集体行动,遇到突发事情还能相互照应。
常年远离家乡到深海捕捞作业,风里来雨里去,总让家人牵挂。连队从细微处着手,每当渔民打鱼回港时,总是提前把消息告诉家属,组织她们到码头迎接、到船上团聚;到休渔季节,连队组织治安巡逻分队轮流看护渔船,让出海的兄弟在家踏踏实实地过上一段安心日子;重大节日,连队还积极开展慰问帮困活动,给有困难的民兵送去温暖,凝聚人心士气。
春夏秋科恋碧海,探海开发建勋功。日出潭门,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
相关链接:
习近平赴谭门看望海上民兵连 鼓励打更多的鱼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