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简洁和朴素:拒绝花哨的声光电,“舞台”布景是看台的“人工幕墙”,队列、团体操、武术表演是“演出”的主体部分。如此场景犹如一场校园运动会的开幕式,“朴素”却不“简单”,有着不一样的“精彩”。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8月31日如期举行,原来的预算是9000万,最终只花了900万(9月1日《扬子晚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9000万预算只花了900万,这诚然有值得民众欣喜之处,因为,毕竟是省了钱,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还原了体育的本质和运动会的初衷。然而,这同时又让人感到更加震惊忧虑。
说震惊,是因为这让民众得以管中窥豹,公共财政预算和执行的伸缩性原来如此之大,预算和实际花费居然可以相差10倍之多。那么,其科学性、规范性、严格性和透明度又体现在哪里?之前的9000万是如何算的、现在的900万又是如何开支?这简直是本“糊涂账”。说忧虑,是因为以此对照,可知以往种种铺张奢侈的开幕式、闭幕式之类,曾经造成了多么巨大的不必要的浪费。而如果公共财政预算和执行继续如此粗放,可以因为上级领导的某方面意图任意增加,又可以因为其某方面想法而任意减少,那么,即使此次全运会开幕式节省了大笔经费,也难保今后不会出现反弹,这些费用是否能继续用在恰当的地方,也还是个未知数。
在大运会开幕式上暴露的财政之漏,也完全可能出现在其他领域。现实生活中,国家在许多经济民生领域逐渐加大投入,但审计结果屡屡显示,被挤占挪用的情形屡见不鲜,而实际成效更是大打折扣。在预算和执行本身漏洞太多的情形下,有些地方的公共财政已经沦为官员为打造自我“政绩”而可以予取予求的“破口袋”,国家审计署对全国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进行审计调查后发现,截至2009年底,政府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其中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陷入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可见,一些地方的财政已近乎完全失守。
从这个角度来讲,此次全运会开幕式预算9000万只花900万,其积极意义并非仅仅在于省了钱,回归了朴素务实之风,更在于它暴露了公共财政预算执行的漏洞之多之大,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揭示了一个根本的道理:反对浪费,珍惜民力,官员们树立正确理念、自觉倡导遵循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则是要建立健全真正科学、民主、法治的财政管理体制,使公共财政从预算到执行都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和监督约束,每一分钱的预算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公开透明,每一分钱的开支都要用于国计民生、务求实际成效。这样才能“釜底抽薪”,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