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西人之法”的海南近代股份制
何麟书先生
海南股份制银行先驱郑任良先生
1930年,海南社会贤达、华侨捐资合股建成海南医院。图为首届理事合影。
股本簿中的
海南往事
清末民初,海口通商后,海南经济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的巨大力量很快冲破了漫长岁月“包裹”起来的自然经济,股份制模式先发端于渔业和橡胶垦殖业,进而挺进制盐业、制糖业、木材业、矿业、纺织业等实业,银行业和商业随后也相继有了股份制的经营模式。
历史上的他们,走过的路,遇见的事,都如滔滔江水,不再逆转。
“海南船王”黄学校、“橡胶大王”何麟书、“海南书局”唐品三,他们都是在海南经济发展史上,于各自所擅长领域成就卓著的人,但可未曾想过,不相识的他们日后会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在海南近代实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成为股份制发端的见证人。
小小的“股份簿”,翻开了近代股份制经济欣欣然成长的50年。
推断渔业为
海南股份制经济发端
看到“船王”黄学校南海耕海归来,“爷爷驾着大帆船回来啰!”年幼的孙子在岸边大声喊。南疆的风浪阻止不了海南渔民远洋的脚步。
清朝晚期,每年文昌、琼海两地都有三四十艘渔船赴南海捕捞,最多时达到六七十艘。这些船中,“船王”黄学校只是经营其中的一艘船。
收益高、风险多,闯南海,就要造大船。
渔民如何造大船?黄学校是见证者之一。海南经济史研究学家陈光良说,在黄学校身边的同赴南海捕捞的船队中,投资经营方式此时正悄然发生改变。从对海南渔民的调查材料综合分析,当时开发西沙、南沙渔业的经营方式,已演化为“合伙制”、“雇佣制”、“租赁制”三种。其中,“合伙制”,具有股份合作和劳资结合的特点。
陈光良说,渔民一般有20人至30人合股投资造船,建造一条渔船需要万元股本,分解为股份之后,每人可以出一股或者数股。若是筹措股本不够,还可招局外人参加入股。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合股一般是凭信用,有的不立契据,要合伙人共同商议,形成口头承诺,并指定会算账的人管理账目;而有少部分也立契据,这个契据被叫做“公凭”。
远海渔业最早让海南有了股份制的雏形,入股者同时就是本船出海者,股份收益与耕海所得兼顾,利害荣辱系于一船,责任和权利统于一身。因此,这种股份合作与劳资合作的“合伙制”,作为最初的“企业”组织,在海南经济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果说股份制在渔业的体现中仅仅有少数“公凭”可以见证,那么在垦殖业中便可寻觅到有关股份制更多、更具体的身影。
同样在清朝末期,随着远洋航运的兴盛,海南岛渔业产品等名优特产输往大陆的数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刺激了本岛各地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新形势下,不少侨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联系所在地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经历,开始关注利用海南岛热带地理气候优势发展产业的问题。海南本地的华侨也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积极传播海外市场信息,并身体力行,不断引进热带新品种试验栽培,尤其是橡胶、咖啡、菠萝、胡椒等作物,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发展也从橡胶垦殖业开启。
华侨是海南橡胶垦殖业的开拓者,也正因为有着海外经验和背景,才能够使“股份制”这一在当时较为特殊的资金募集形式得以传播。
“橡胶大王”何麟书的曾孙何子彬一直保留着一份珍贵的股份簿。1906年,何麟书在马来西亚部分琼籍工商企业界人士中集资了5000元光洋股金携带回国,成立“乐会县琼安垦务有限公司”,但起初的垦殖一直不顺。泛黄的股份簿上便有一份这样的记载:“本公司由何君麟书邀集股本,在乐会县崇文乡合口湾地方开办,专为种植树胶等业,起计由丙午年开班。初因外洋采买种子一连三年之种均无发,而转种各业亦不起色,原集之股本伍仟元(大洋)尽归乌有。”
何麟书虽心急如焚,却没有灰心丧气,他细心分析认为问题可能出在种籽。为了归还股东股金,重新筹集资金,他安顿好家人,火速重返马来西亚。琼籍乡亲为他的执意追求而感动,一些股东后来收回原索股意见。这次,他续资并添招外股东120股,共筹集资金15200大洋,亲自选购优等新鲜种籽4000余颗,试种发芽后运回海南精心栽培,当年便成活幼苗3200株。
尽管时间上同处于清朝末年,陈光良认为,作为股份制发端,两者都已具有股份制的初步模式,但渔业还是要略早于橡胶垦殖业。
民国股份制模式
在各领域快速发展
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认为,从横向比较来看,海口通商后,海南经济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的巨大力量很快冲破了漫长岁月“包裹”起来的自然经济,股份制模式进而挺进了海南制盐业、制糖业、木材业、矿业、纺织业等实业,银行业和商业随后也相继有了股份制的经营模式。呈现出股份制在多行业并驱发展的态势。
这期间海南的制盐、制糖业股份制经营十分明显,股份制盐场由盐商投资经营,常年雇工晒盐、收盐、运盐。私营琼崖实业银行是少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民国22年(1933年)由郑任良先生集资创办,额定资本国币20万元。银行依照有限公司组织章程,成立了董事会并设监察人,1934年开业,至1936年资产总额已达30余万元。遗憾的是,日军侵琼后,该行停业,抗战胜利后因南洋各股东在战争中流散,未能复业。
在商业领域中,海南书册文具业则突出体现了股份制早期的发展。
据《海口工商史料》(1989年版)记载,辛亥革命后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海南各县乡纷纷设立学堂,民国初年又改为学校。当时海口商人,为迎合时代需要,先后集资开设书店,经营书册文具。书店中有大量以股份制为依托的组建模式。
在民国的书店中,海南书局、会文书局、广智楼书局、华文书局、文教书局、大光书局、琼崖书局、文化书局等,在当时颇具名气,集中在今天的海口市博爱北路。
记者查阅资料获知,海南书局铺宇布局宽敞,前后共四进,中间有两个天井大庭。它与其他书店不同的是,增设了印刷部,这个部就设在第四进。整个书局有职工百余人,这样大的规模,在当时全市来说也少有。
海南书局设有董事会,董事长兼经理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唐品三先生,他是琼山县府城城西七里村人,创新思路,在书局创办伊始就发行小面额股票,每股光银五十元,工农商学兵都可以购股,集腋成裘。
到了上世纪30年代,琼崖教育事业发达,全岛有中小学校2000余所,需要大量的教科书,人们纷纷赶到海口购买。当时海口有6家书店经营教科书,竞争很是激烈,竞争的结果,对书店、对顾客都没有太大的好处。从书店的角度来看,要以折扣作为找来顾客的手段;对顾客来说,往往一家书店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得跑遍全市各书店。而各书店,都同知其弊,于是决定联手的方法加以解决。
如何联手?当时在海南书局、会文书局的邀请下,文教书局、华文书局、广智楼书局、大光书局,一直同意合股开设“琼崖书业公司”,因合股,而产生了书业的第一次“联营”,对于教科书,内部调剂,互通有无,大大方便了顾客。可惜的是,日敌铁蹄踏进海口后,图书文具业遭受沉重打击,海南书局被抢占,其他门店也纷纷关门停业。盛于一时的书业仅剩满目凋敝。
海南股份制经济经历断续起伏
20世纪前半叶,海南社会中的资金流向出现了跟过去不同的新的变化,而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与海南早期的工农商业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但是,从中仍可以发现,海南“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加之战争等原因,股份制企业普遍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并始终处于低级形式,以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极其有限,在日军侵琼前夕其兴办的高潮已成过去,而且从某种角度也证实,这一期间,海南的整个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尚未能为股份制企业的成长,以及向股份制更高形式转变,准备好相应的条件。
海南岛解放后经历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股份制至50年代中后期销声匿迹。直至改革开放后,1984年进行过海南股份制改革尝试,1991年正式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规范化试点并全面推进。1992年11月23日,代码为000502的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改组的“琼能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上市的还有琼南洋、琼民源等。资本市场有如战场,厮杀博弈,这些“股份制”上市企业,曾一度有过荣光,却最终以退市、“北飞”成为辉煌过后的幻影。
今天新的发展时期,赋予了海南股份制企业新的发展活力,股份制正被期待以更多样的形式和更大的作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链接
土地问题引纠纷 269株橡胶被人砍毁乐东农户损失几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