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南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首页   |  观点PK  |  海口建言  |  评论  |  名人堂  |  社会长焦  |  椰风视点
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0898-66835635
 您当前的位置 : 草根酷评>评论>
盯紧会议费,三公能否变“四公”
盯紧会议费,三公能否变“四公”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时间:2013-09-04 11:39

  据报道,青岛市财政局介绍,除对“三公经费”进行财政监管以外,还把会议费纳入监管。财政重点盯的“三公经费”,变成了“四公经费”。自2008以来,会议费“零增长”,其他经费都有所压缩。

  据报道,现在定点饭店“定了就完”,吃喝玩乐全都可开成“会议费”。“会议费”俨然是个筐,什么费用都往里装。“三公经费”被盯紧了,“会议费”报销成了挥霍公帑的一个活门。把“三公经费”扩容为“四公经费”,健全盯防机制,是明智之举。

  对会议费进行财政监管并非青岛独创,中央对此一直有要求,比如要求会议在内部场所开。2006年12月,财政部宣布对中央级会议费每天的人均额度予以限定:一类会议400元,二类会议300元等等。各省市其实是套用此办法,作了本地化。但这仍存在漏洞,比如黑龙江省规定会议费“定额管理,包干使用”,理论上不开会钱也归你了。

  青岛市对会议费的监管主体是财政局,本质上还是内部人监管。2008年的会议费,本身就有巨大泡沫,零增长也未必合理。况且财政厅长把关,也管不住上头“一支笔”。在此情境下,外部监督尤为重要:把会议费纳入预决算公开的范围,让公众知情与评议,直面舆论反馈。要堵住“会议费”漏洞,必须将“三公经费”扩容,实现“四公经费”公开。

  “四公经费”仅仅做到公开也不够,最好是纳入政府预决算报告,列出明细,让人大代表行使审议和批准权。“总额包干”之类,本身就像孩子的“压岁钱”,其中不合理部分应坚决砍掉。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