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增速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2.6%。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投向何处?
有些支出不太符合实际,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评估
“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特别是1—7月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6%,比7%的预算目标低了4.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暖,中央财政收入将转入一个正常的中速增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
楼继伟说,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营改增的试点区域和行业,出台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减税政策,对今年财政收入形成一定影响,并主要体现为中央财政减收较多。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进口环节税收增速出现大幅回落。此外,去年年初石油特别收益金入库额较高等一些特殊因素,导致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快、基数相对较高,也对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从全年收入走势看,中央财政收入近两个月增幅已有所回升。后几个月中央财政收入累计增幅将会逐步提高。
楼继伟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首先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超过财政收入能力安排支出。因为超过财政收入能力的支出是不可持续的,这一点是财政的基本原则。
2013年,中央财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中央财政预算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万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决算数增长9.6%。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都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守住底线保基本的同时,民生支出还要更加注重雪中送炭,突出投入重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楼继伟表示,在财政资金安排上,有些支出不太符合实际,有的具体项目不尽合理。今后编制预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出重点,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同时,要对一些项目支出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没有达到,就要做一些调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比如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更多地用于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改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上。
税制怎么改?
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行业最晚明年年初纳入营改增试点
针对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的困难,今年以来财政部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活力。
从今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就业,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会同有关部委下发通知取消和免征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并降低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等项目的收费标准。近日又下发通知,决定从10月1日起,降低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
“营改增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这项改革去年1月1日起在上海开始试点,之后扩大到北京、江苏等省市,今年8月1日改革试点推向全国。从试点运行情况看,营改增进一步消除了重复征税,优化了税制结构,降低了企业税负。”楼继伟说,2012年,改革试点总体减税426亿元,今年上半年减税规模超过500亿元。营改增改革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先行试点地区服务业发展加快,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积极做好出台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行业试点方案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这两个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认真研究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其他服务业的改革方案,争取2015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地方债如何管?
地方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楼继伟表示。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今年中央部门在“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一般性支出压减5%。在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把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支持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比如,支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惠民”工程,促进信息消费;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培育对环保产业的刚性需求;通过采取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安排铁路过渡性补贴等措施,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货运能力。
对于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楼继伟说:“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还在进一步核实中。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还是可控的,但局部地区风险也不容忽视。”
楼继伟指出,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主要有三个原则:一是地方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如果要靠债务去解决,那将走上不归路。二是对地方举借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对两类债务都应有制度约束,中央适当加以控制。三是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