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开启定安农民致富新模式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对于有着23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定安来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作为继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之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如今在定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迅速改变着定安农业发展的格局,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坡上新栽下的20亩槟榔苗翠意盎然,仿佛绿色地毯蔓延开来;鱼塘里,新撒下的鱼苗欢快地扭动着身躯,吸吮着从沼气池中排出的沼气液;猪圈里,刚刚投下的猪苗欢快的叫唤着;树荫下,小鸡“叽叽”的唱着歌曲……
小小的农场虽说不大,却有模有样。陈明进是这家农场的主人,定安县龙湖镇桐树村委会居丁村的普通村民。这是他今年刚刚流转了20亩土地兴办起来的家庭农场,“照顾”这些小动物,“管护”这些树木成了他每天必干的活。
“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田收益已不再是主要生活来源,办个小农场,能顶半边天。也不用出去打工受气,看着别人挣钱心痒痒。”谈及开办农场的初衷,陈明进笑容满面。
如果说陈明进的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同村的陈宁家庭农场已走上了正常轨道。1993年,陈宁发动全家开垦80余亩荒地,开始了自己的种养殖生涯。
“刚开始主要是种植槟榔和橡胶,后来把养猪场也从村里搬出来了。”2005年前后,陈宁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租了70亩地,租期30年,之后又陆陆续续开垦了几十亩荒地,如今,陈宁家的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120亩菠萝、10亩马来西亚菠萝蜜、20亩鱼塘、70亩刚刚栽下的麻竹、1300棵还没有开割的橡胶、3000棵槟榔、500棵黄花梨。此外,县扶贫办、畜牧局还帮陈宁盖起了十余间猪舍,养起了130头猪……
“除去土地流转和雇工的费用,2012年收益5万元,预计今年收益7万元以上。”陈宁乐呵呵地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陈宁很关注。他觉得家庭农场对自己的状况来说很对路,“期待能有更多优惠政策“陪嫁”家庭农场,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自己可以利利索索地搞经营。”
随着今年“家庭农场”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大大被激发,纷纷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定安农业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全县共有家庭农场921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459家,从事养殖业的311家,种养殖结合的134家,从事其他行业的15家。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定安县域经济发达,仅塔岭工业园就有各类企业75家,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上岸”,在家门口打工,种地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农民自发流转承包土地现象较多,这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定安已流转土地6.3万亩,约占全县耕地的8%。和种粮大户相比,家庭农场企业化程度更高。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据了解,为鼓励家庭农场的发展,定安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对家庭农场优先给予补贴和奖励,优先提供贷款、保险和财政专项扶持等,在基础设施建设、购买生产设备、仓储上予以资金扶持,帮助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同时协调金融部门放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条件,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方便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贷款。与此同时,定安依托农业技术中心,为农场主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农机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予以奖补。现如今,一大批集约化、精品化、生态化的家庭农场在定安雨后春笋般诞生、成长,成为定安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
相关链接
定安投6970万建垃圾收集转运项目 涵盖10个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