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少医药界人士却担心,如果安全性得不到大幅提升,这也可能是“定时炸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公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500余例次。仅以严重报告为例,所有中成药例次数排名前20位的,无一例外的都是中药注射剂。排前三的恰恰是临床上备受青睐的清开灵、参麦和双黄连注射剂。
“对于中药注射剂,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方建议彻底禁用,另一方要求大力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尽管争议重重,但这个拥有13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规模大概在300亿元的中药注射剂市场近五年仍以大约20%的增速在前行。
事实上,根据权威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其中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最为广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副所长谢雁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统计数字看,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费用占用药总费用的比例最高,约占15%,二级医院约占7%,三级医院只占3%-4%。
“从文献报道看,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县级以下医院,在大型医院很少发生。”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副主任张学斌认为,主要原因是基层医务人员受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远比大医院多。
此外,患者的要求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在基层滥用的因素。张学斌曾在一家基层医院做过调查,输液室有35名患者,其中29人主动提出要使用注射剂,患者认为“输液比口服起效快”。
“发热用清开灵,感染用双黄连,心血管病用香丹针”一度被奉为临床业内的法则。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