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从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功能主治和药物经济学等方面全方位论证了对其加强管理的紧迫性。”周超凡说。
也正是从那时起,关于中药注射剂出现了“全面禁用”和“大力发展”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监管部门起初没有明确表态,最终倾向于有控制地发展。”院士李连达说。2009年7月,原国家药监局启动了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专项行动,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中药注射剂,对不能保证用药安全、不能控制风险或处方不合理的品种,予以淘汰或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涉及近百家中药注射剂企业的30多个品种退出了市场,并出台了13个新的中药注射剂标准。
2013年6月,一场有关中药安全性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长春中医药大学李超英教授是参会者之一。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与会的监管者和专家如今对中药注射剂都比较审慎。有专家提出,除了抢救之外,儿童用药尽量不要使用中药注射剂。
李超英建议,企业应主动追踪自己所生产的药品,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汇总和研究。
对于再评价工作,多家企业并未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要求。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该企业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为例,现阶段所做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包括两部分:动物试验方面,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重新依据最新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系统试验;临床方面,企业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相关课题,对所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目前,该课题已获得立项。
不过,也有学者担心再评价工作未必能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再评价工作属于重复性研究,仅验证药品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程度等,不包含改进。”李连达指出,因为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一旦药品配方发生改变,必须重新试验审批。这导致企业宁愿重新报批新药,也不愿做出改进。
“4年多过去了,再评价也最好有个时间表。不能通过的就彻底否决。”最先提议再评价的周超凡认为,如果无限期地弄下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仍将是个隐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