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9月9日消息(记者 任锦雯)9月5日,教育部“减负十条”二次征求意见,新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对于这样的指导性纲领,老师和家长都怎么看呢?记者采访发现,大多家长和老师对这样“减负十条”的出台表示支持,但对减负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许多家长持怀疑态度。
据我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也多次要求各地各校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时量,具体为: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45分钟;初中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课外书面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同时,对于学生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走读生和寄宿生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为:小学不超过6小时和7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和9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和10小时。
调查:许多学校仍布置书面作业
既然规定是这样要求,那么学校是否真的做到没有作业呢?记者昨日走访了多所学校,发现作业令的推行情况在各所学校参差不齐,许多孩子家长反映今年的作业并没有减少。
李先生的孩子在寰岛小学读一年级,刚上学一个星期,李先生表示,学校并没有布置什么书面家庭作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寰岛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是不布置书家庭作业的,但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老师会要求一个学期完成几本书的阅读,我觉得这样安排作业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李先生说。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不布置家庭作业,就读于琼山一小的方同学说,学校一直以来都布置家庭作业,她开始读4年级了,明显感觉到作业量的增加。“数学、语文、英语都有作业,感觉作业量比三年级的时候多了好多,觉得时间不够用。”方同学说。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教育部门明确要求学校给孩子们减负,一二年级不要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不少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采用各种形式布置家庭作业。上了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以后,作业量更是成倍提高,许多孩子仍然觉得不堪重负。
不布置作业?——不太可能!
教育部公布的“减负十条”在征求意见后由布置家庭作业改为控制作业时量,对此海口的家长们怎么认为呢? 记者昨日在海口市龙华小学校门口对前来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进行了随机调查,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家长认为不布置作业不太现实。
“就凭老师在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课后一点练习都没有,那小孩子怎么记得住呢? ”家长王女士说,“毕竟来上学了,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把老师教授的东西掌握,不布置作业那孩子还怎么会认真听讲呢!”
李先生的孩子上3年级,他说,孩子现在比较小,自觉性不够,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作业来反映问题,再纠正问题。“如果一点作业都不布置,我觉得还是不太适合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李先生说,虽然认为作业太多无益,但是完全没有作业还是行不通的。
老师们也认为不布置作业对老师的工作推进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平时都会根据学生们作业中表现出的问题来重点加深,作业也可以反映出每个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海口市二十五小三年级的吴老师说,“毕竟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相同,我们从作业中也可以捕捉到很多信息,不布置作业还是太一刀切了。”
少布置作业?——不一定减负!
“减负十条”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这就又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什么算家庭作业、怎样控制在1小时、如何衡量监督?网友们对这些问题仍有疑问。而许多网友认为减负令没有触及问题的症结与根本,总是玩文字游戏,不会有太大起色。
家长最担忧的就是,当自己孩子的学校为了响应减负要求而坚决不布置作业,而其他孩子的学校却变着法子在“开小灶”,一旦到小升初、中考这些由成绩说了算的关键节点,岂不是输人一筹?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任何一条起跑线上,既然学校没作业,那就自己请家教“开小灶”,所谓的作业少了,反而可能反而增加了负担。
网友Xx某指出,从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几十年来,中国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但是中国式减负一直难以实现。海南省民盟教育专委会委员鲁霖在谈到减负时认为,在升学和应试的重压之下,灌输式教育应运而生,用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和大作业量强化记忆的方式,自然难以摒弃,减负也成了空谈。“还原孩子最基本的天性,是减负的根本宗旨。但是当这一切遇到了更上游的指挥棒—升学考试,便会变得飘忽不定。”鲁霖说。
相关链接:
海口校外培训生意火爆 小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