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师节总有一些引领反思的主打话题。拿今年来说,“师德底线”、“送礼纠结”、“师生纯洁关系”就是被广泛热议的。“老话题”没什么不好,教师节不同于春节,没必要非捡“过年的话”说。作为教书育人鼻祖的孔子尚且讲究“吾日三省吾身”,老师们借着教师节,多一些冷静反思和理性倾听,有何不可?
今天是教师节。极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在9月10日庆祝这个节日了。根据新教育法规征求意见稿及综合各方意见看,极可能明年往后的教师节就是“9月28日孔子诞辰版”了。
在这个时刻,我们能想起的,除了“感恩”、“难忘”、“致敬”这些尊师爱师的主题词,每年教师节还总有一些引领反思的主打话题。拿今年来说,“师德底线”、“送礼纠结”、“师生关系”就是被广泛热议的话题。“老话题”没什么不好,教师节不同于春节,没必要非捡“过年的话”说。作为教书育人鼻祖的孔子讲究“吾日三省吾身”,老师们借着教师节,多一些冷静反思和理性倾听,有何不可?
既是节日,总和“送礼”脱不开干系。近日网商们推出“教师节贴心购物卡”,被小伙伴们惊呼“赤裸裸的表达”。其实,经由“礼多人不怪”到“不送礼吃亏”的思维转变,家长的盛情就挡也挡不住了,以致成了师生双方的煎熬,于是,老师们在“人在江湖,不得不收”的无奈下,失守了。
学为我师,行为我范。既然要孩子们尊师,既然要打造“纯洁的师生关系”,“今年过节不收礼”就不应该破解无门下去。
由送礼而延伸出的“师德”话题,在今年有一些事情无法回避。无论“性侵幼女”、“针扎女童”的不齿行径,还是“比猪还笨”、“你无药可救了”的雷人评语,都损伤了这个光芒四射的职业。作为“防火墙”,北京东城区拟公布师德底线,教育部已出台教师行为“红线”,最高法“从重严惩性侵幼童教师”法规也在酝酿中。这些声音,在这个喜庆日子,听来刺耳;但对一个以师者自律的人来讲,自我反省从来都是必修课。
教师是一个与“园丁”、“红烛”意象相称的群体。想想吧,那些穷乡僻壤中讲台上的坚守者、那些无编制却舍不得孩子的代课者、那些心怀大爱、奔赴大山的支教者、那些“压力山大”却不辍辛劳的耕耘者,正是他们,构成了教师队伍的极大多数。
对于这些人,教师节不应仅意味着一句温馨祝福,更重要的,社会须回应他们的关切,纾解他们的困顿,体谅他们的无奈和付出。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本报评论员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