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常在阅读海口晚报。史雅洁 摄
海口网9月12日消息(记者 史雅洁)一个已经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天早上仍在专心研读七八份报纸,每个月还撰写二三十篇新闻阅评稿件,有时还在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他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在夕阳余辉里续写着对新闻、对文学的热爱。在海口晚报创刊25周年之际,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报社的元老,如今仍在新闻战线奋斗不息的老新闻工作者———赵太常。
A 热爱文学守得云开“我爱新闻,我爱文学。”这是赵太常在他的一本书自序中的自我描述。截至目前,赵太常已经出版了8本书,其中有3本是新闻论著,1本是新闻作品,还有4本是诗歌、小说和散文。在一个台风来临的日子里,记者在他的家中见到了正在忙碌工作的赵太常。赵太常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绥化市,先后担任过伊春日报社新闻部主任、伊春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和伊春市人大代表等,1990年他调入初创时期的海口晚报,在南国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新闻人生的又一旅程。
1963年,赵太常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然而因为他“不合格”的家庭成分被退回绥化农村,被割断文学梦的他彻底成为一名农民,他种过地、放过猪、做过豆腐、赶过老牛车、当过民办教师。虽然他早在1960年年仅15岁时就发表了叙事诗《谷海银鸽》等一些诗歌和散文,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当个猪倌和农民。直到15年后,粉碎了“四人帮”,他在33岁那年才如愿以偿进入大学课堂,此后他的辉煌人生才开始逐渐拉开帷幕。这也正是他在自序中所描写的自我坚持的真实写照,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拨开乌云见月明。
B 每日细读省内8种报纸
1981年到伊春日报工作后,他先后有100多篇编、写的新闻、文学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1992年,初到海口两年后,即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来到海口晚报社后,是自我沉淀的开始。”赵太常说,他当初是顶着光环来到海口的,在海口晚报的第一份工作是总校对。他社会积淀丰厚,文字功底扎实,新闻造诣很深,具有很强的把关能力,被同事们誉为“活字典”。他先后担任过海口晚报社的总编室主任、编委、总编助理和工会主席。刚来海口时,他一家三口与另外一家人合住一间房,办公条件也极其艰苦,100多人要靠借办公室办公。但是,由于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坚持,在市委的关怀下,海口晚报在几年后就搬入了16层的新大楼办公,当初仅有对开4版的报纸,几经岁月的洗礼,终于成长为海南省成熟而又受欢迎的主流媒体之一。
如今,退休后的赵太常仍在坚持“总校对”的工作。他除了文学创作、写博客以外,还担任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每日细读省内8种报纸,从标点符号、文字差错,到政治导向,在“新闻把关人”的岗位上孜孜不倦。“虽然退休了,但我时刻关心着晚报的发展,关心着新闻事业。”赵太常说。每日的阅评让他熟悉每一位未曾谋面的新同事,默默地关注让他继续尽着“总校对”的职责。“我希望海口晚报能发展得越来越辉煌,她也确实是这么走过来的。”
相关链接:
张仲彩:那些年,我们一起为之奋斗的晚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