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学,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向阳小学的家长们就收到了学校的缴费通知单,而这个通知单让他们犯了迷糊,因为学杂费中竟然有两项是“学雷锋”和“中国梦”(9月16日《京华时报》)。
教育乱收费一直是个难以治愈的顽疾,透过向阳小学“学雷锋”、“中国梦”学习读本收费便可见一斑。比如据媒体调查,在临汾市一所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年就订两份报,一份杂志,还订了家长指导手册;有的老师以每天放学留学生在校做作业,当场给学生批改作业为由收取补课费。有的学校以排演文体节目为由,收取服装、乐器、体育器材费。如果再加上泛滥成灾的教辅费用,虽然国家减免了义务教育的学费、书本费,但冒出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使教育负担不降反增。
按说,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过街老鼠”,在舆论监督以及各种禁令的包围下,何以在一些地方还有恃无恐,无所顾忌?究其原因,在于利益之下,执行走样,监管失位,导致违法成本过低。诸如卖教辅之类的乱收费行为,往往是“自罚三杯”,曝光了就进行整改和退还,鲜有刚性的问责和纪律处分。更重要的是,这背后往往有公权力滥用的因素。很多地方以择校费、“民办公助”为幌子收取高额学费,以及所谓的教育产业化,都有地方监管的纵容与默许,甚至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途径。原本作为禁止乱收费执法部门的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却利用手中权力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坐地生财”。乱收费的监守人成为乱收费的主导者、受益者,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并屡禁不止就不难理解。
事实上,乱收费现象何止于教育领域,行政执法领域的乱收费更为人诟病。从公路乱收费到交通乱收费,再到“大鱼吃小鱼”、“钓鱼执法”等行为,即便在关系到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同样也存在“执法为利”的现象。由此可见,如果禁止乱收费的规定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那么以“学雷锋”、“中国梦”为名的收费就会屡禁不止,并形成对教育乱收费的深刻揭露和有力讽刺。
将“学雷锋”、“中国梦”列入收费项目看似事小,实则兹事体大,不可轻易放过。相关部门不妨以此为标本和契机,在处理个案问题上,来一场全局性的警示和整治,打击已经出现的苗头,加大遏制教育乱收费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