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来解决“四风”问题、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做法,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整个基层政府的职能问题,地方政府的职能要明确定位,人员要定编。他说:“现在基层政府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编制的人不好好干活,却聘用一些临时工冲在一线,这样就必然会产生人浮于事的现象。”(9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临时公的曝光成为了社会焦点,活比别人累,钱比别人少,这是临时工的众生相,在很多单位,都有临时工冲在第一线的例子,公安队伍有辅警,教师中有代课老师,电力公司有外线工,连城管都有临时工,他的出现源自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体制,预示着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和各种福利,“有编制不干活,无编制干多活”早已不是新闻了。
临时工冲在第一线,首先是编制问题,按人定岗,编制混乱,导致超编屡禁不绝,很多时候进入编制都是所谓关系户,无本事,想偷懒,吃空饷,都是公开的秘密,但工作量的加大导致临时工的出现,正式工拿着高工资,于是就请临时工代为工作。其次是监管不力,一些正式工拥有一定的权力,于是,就用这种权力去雇佣临时工替代工作,有的单位的经费预算不能乱花或者花不完,于是,就花到请临时工身上。由于临时工吃苦耐劳,且工资待遇低,特别是在执法部门往往出现纠纷时,就可以将问题推给临时工,一解了之,导致很多部门热衷于招聘招聘正式工。
临时工冲在一线,导致单位工作效率低下,有编制的是温水煮青蛙,反正有编制,再加上人情关系的错综复杂,导致体制内懒汉的猖獗,这必然也影响单位的工作质量,同时,大量临时工的更迭,也必然造成工作秩序的乱。所以,经常看到报道中,有临时工出问题的事,不过是让临时工顶罪而已。
在涉及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冲突事件中,“临时工”往往成为直接责任人,此现象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质疑和批评:为什么“惹事”的总是“临时工”?“临时工”也逐渐丧失了“万能秘钥”的功效。
过去,执法部门每当发生暴力执法等问题,经常会解释说“打人的是临时工”,似乎只要说是“临时工”,就能推卸责任,要破除这种“有编制不干活,临时工冲在一线”怪象,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用人改革,首先,是编制改革,禁止私自招聘临时工,必须严格实行公开阳光的招聘制度,不允许临时工代替正式工岗位;其次,落实同工同酬制度,正式工与临时工不能有区别;三是财政支出规范制度,必须对部门单位的财政支出进行监督,不允许开临时工工资。
文/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