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就“交通缓拥”议题进行网络直播。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网络直播,并不仅仅因为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历史上首次进行网络直播,更重要的是“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事关千百万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北京更加美好的未来,市民有必要广泛了解情况并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人大立法和批准政府决策提供更坚实的民意基础。
近日,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北京市交通委表态将出台包括征收拥堵费在内的22条新措施。我估计,这些新措施也要在这次会议上向人大常委们报告,由人大常委在会上审议并发表审议意见。
北京的交通拥堵有点像楼价上涨,喊了很多年,问题并没有缓解的迹象。既然楼市有宏观调控,交通拥堵也需要宏观调控。至于宏观调控结果,可以事先做一个初步分析,也可以事后做一个系统总结;可以对即将出台的22条新措施做一个预判,也可以对以往措施的利弊得失做一个梳理。这些当然都需要由交通主管部门来报告,非主管交通的人与非研究交通的人大多只能从个人视角观察与思考交通拥堵现状以及提供对策。
治理拥堵有一种“自然平衡法”。好比单位办公室里的冷气空调,天冷了自己就不开了,不用外人来管。这种办法是完全由行路人来决定自己出行方式的选择,比如说,你选择开车就会遇到堵车,你要有遭遇堵车的心理准备,并承担堵车的后果。如果你堵不起,那你就选择其他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这种办法是“愿堵服输”,好处是路权平等,不因为谁有权有钱就受到特殊照顾。坏处当然是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并且让某些特别想既开车又不愿意堵车的人不高兴。
将要新增的22条新措施,我目前只知道征收拥堵费这一条,好像主管部门还倾向于“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能否照搬到北京,恐怕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稍微一想,就觉得不管是“新加坡模式”还是“伦敦模式”,只要是管不住公车私用,征收拥堵费一搞很有可能促使更大量的公车私用。因为你收多高的拥堵费,公车也不在乎。新加坡、伦敦可是把公车私用管得死死的,拥堵费收上来的是富人的钱,咱们的拥堵费收上来的是啥?花个人的钱与花公款,结果永远不会一样。征收拥堵费要搞,必须要与管住公车私用绑在一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车水马龙”这个成语,大家上小学就知道了。“车”具有“水”一样的特性,这段路因为拥堵征收费用,就把一大批交不起拥堵费的车辆赶到了其他路段,由于绕行增加车辆等原因,势必造成其他原本不拥堵的路段也将变成拥堵路段,所谓“治一经损一经”。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也需要有缓拥预案。
相对公平而又简便易行的办法是全市车辆一律按车号限行,把现在每车每周限行一天改为两天。好处是所有路段同时减负,同时缓堵,而且谁也不能得到特殊照顾。并且,减少了一大批收费人员。不要小瞧增加收费人员,每增加一个收费人员都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限行两天还不行,那就三天,力争早日实现天天都是“无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