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第一次看海和开心留影。彭桐 摄
海口网9月27日消息(记者 彭桐)无梦不人生。14岁前,李小玉有的只是噩梦连连;14岁后,她有了多彩的梦和世界。是海口晚报,为她打开了一扇呼吸新鲜空气,从而实现一个个美梦的大门。
2007年8月底,早已丧父失母的李小玉,在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后,成为孤儿,其在府城的伯父把她背到家中抚养。
本报记者与之巧遇后,本报刊发《肢残少女渴望上学》掀起波澜,历时一个多月,在残联、教育局等单位帮助下,李小玉走进琼山第五小学,成为全省一年级最大的学生,并在本报持续关注下,她实现了一个个不敢奢想的心愿。
“那时几乎无路可走,最可怕的是将陷入无知!”国庆节前,记者探访李小玉,已是一名中学生的她,忆起6年前的遭遇和一路轻快走过的情景,感慨万千。
圆了读书梦
晚报一篇报道为李小玉换来了入学券。她还清楚地记得,上学第一天,一个叫刘兴成的叔叔送来一堆学习用品,她的眼睛和嘴巴都张大了。
在村里时,年迈的爷爷奶奶只会给她讲民间故事;进城后,偶尔返家的堂姐教她认几个字。她的知识少得可怜,完全不能与年龄成正比。
做梦都想不到能进校园读书的她,决定珍惜难得的机会,笨鸟先飞。她反复预习、复习,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要以最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每天不辞劳苦接送她往返学校的伯父和社会上关心她的好人。
读二年级时,她的作文就成班上范文。读完三年级,她就跳级到五年级。小学毕业各门功课均是优,校长还极力推荐,但几个名牌中学都顾虑她行动不便而婉拒,几经辗转,琼山华侨中学接纳了她,还给赠送了一辆特制的上学专车。
“总归有学上,这是我不幸中的万幸,最大的幸运,一直很开心!”现是琼山华侨中学初二(10)班学生的李小玉如是说。她认为,晚报为她打开求学之路,等于帮她找到了人生方向,到目前为止这是最让她激动的事情。
圆了父爱梦
读多了书,头脑丰富了,眼界开阔了,李小玉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随父母离开学校与家两点一线,在节假日到城乡随便走走也好。
可是这简单的愿望,对于其生活并不如意的伯父来说,却不能满足她。
也许是上苍给她开的玩笑太大了,她两三岁还不记事时,父亲过世了,母亲也抛弃了她,“父母”这真实而又沉痛的字眼便在她心底尘封了。她多想能看到亲人的脸,感受一下父爱。有一段时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她变得沉默寡言。
很快,她的脸上又一扫阴郁而泛起了春光。2009年4月,记者把在市公安局工作的老警察、“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吕大俊带到她面前。这位“警察叔叔”自愿成为她爸爸,每月为她存100元,并为她买课外书、手机、健身按摩器,还带她去逛商场、吃肯德基,坐火车去天涯海角看海,坐飞机去北京“爬”长城……
“好多好多的人生第一次,好多好多的不敢想像,居然都梦想成真!”李小玉说,晚报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她,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让她很富有。尤其是有了父爱,她轮椅上的生活虽有残缺,但很温馨。
相关链接:
冯玉琦 中风后仍坚持订阅海口晚报
退休老干部自费订阅报20多年 见证晚报发展全过程
海口晚报忠诚读者:女儿爱读晚报考上好大学
五旬夫妇订报数十年 要看晚报一辈子
海口晚报25周年寄语--徐涛
海口晚报25周年寄语--张仲彩
晚报“老兵”陈小龙: 退休12年每天详读海口晚报
当好晚报“守门员” 访海口晚报老校对潘日芳
创刊元老心怀感恩忆当年 访海口晚报老记者曾纪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