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云南发现4.2亿年前古鱼 首次完整呈现人类脸部骨骼结构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09-29 10:03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6日消息,该所朱敏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云南省古老的志留纪地层中发现一条保存完好、距今约4.2亿年的古鱼,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

  “戴上演化的眼镜看全颌鱼,实际上可以看到人类脸部骨骼4亿多年前最早出现时的样子”,古生物学家因此将这一发现形象地称为“古鱼展新脸”。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据介绍,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它们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已全部灭绝。

  这条“初始全颌鱼”虽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着盾皮鱼纲(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的身体形态,但却已经演化出硬骨鱼纲(亦称硬骨脊椎动物,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和仍生活在水中的硬骨鱼类)的典型颌部结构或面部特征,其发现填补了这两大类群之间演化的“缺失环节”,在演化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而从演化角度看,人类属于硬骨鱼纲的一员,人类的头面部骨骼,例如构成上颌的上颌骨和构成下巴的下颌骨(亦称齿骨),在早期硬骨鱼那里都可以找到。由于过去认为从盾皮鱼演化到硬骨鱼时,经历了大型骨片丢失再重新演化的过程,之前也只能将人类的头面部骨骼追溯到硬骨鱼刚刚演化出来的时候。

  现在,全颌鱼的发现在盾皮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架起直接的桥梁。这样一来,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颌部骨骼在内的人类脸部骨骼就可以冲出硬骨鱼类的范畴,更进一步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全颌鱼那里。这也是人类颜面部骨骼在演化史上的首次同时登场。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业已全部灭绝。搞清楚这些大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弄清作为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硬骨鱼类的起源,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共同祖先的特征组合,是重建有颌类演化之树的关键。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9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朱敏等人在中国云南省古老的志留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鱼,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

  这条鱼虽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着盾皮鱼纲(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的身体形态,但却已经演化出硬骨鱼纲(亦称硬骨脊椎动物,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和仍生活在水中的硬骨鱼类)的典型颌部结构或面部特征,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介于这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它在古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类似于始祖鸟、游走鲸和南方古猿等耳熟能详的“过渡化石”。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过去,科学家对早期有颌类的了解主要集中在泥盆纪,因为有颌类的化石记录直到这个时代才变得丰富起来,泥盆纪也因此被称为“鱼类时代”。然而,从泥盆纪一开始,有颌类四大类群不仅已经全部演化出来,而且彼此形态已经极为不同。仅仅凭借泥盆纪的化石证据,没有介于各主要类群之间的过渡化石,是无法确切地了解它们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然而,在更古老的志留纪有颌类留下的化石少得可怜,长期以来,科学家只能依靠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鳞片,细小的牙齿或一点点骨头碎片,“盲人摸象”式地猜测志留纪有颌类的模样。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历史笼罩在迷雾之中。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新发现的全颌鱼生活在距今4.2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近岸水域中,体长约30厘米,身体扁平,靠着在水底笨拙地游来游去,搜寻柔软的食物,如藻类、水母和生物碎屑等等为生。它生活的环境中已经存在相当大的掠食者,全颌鱼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它们。粗粗看去,很容易认为全颌鱼是盾皮鱼类,特别是后来在泥盆纪十分繁盛的节甲鱼类的一份子。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它们的前半身同样都包裹在大块骨片拼成的铠甲中,这套护身铠甲由箱形的躯甲和包覆头部的头甲组成,两者之间由一颈关节相连,以便头可以向上抬起。就连骨片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全颌鱼和典型的节甲鱼类之间也只有细微的差别。然而,如果把全颌鱼翻过来,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颌部,就会立即认识到它不同于任何节甲鱼,也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盾皮鱼类,因为它具有硬骨鱼类才有的典型颌部结构或面部特征,即有着一张硬骨鱼类才有的嘴巴。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脊椎动物的骨骼可分为内外两大骨骼系统。最原始的颌由无颌脊椎动物的鳃弓演化而来。原始的上颌骨称为腭方软骨,下颌骨称为麦氏软骨,它们都属于内骨骼系统,其简单的构造不能完全胜任咬合、剪切和研磨等等功能。因此,随着有颌脊椎动物的演化,属于外骨骼系统的骨头不断被整合入颌部结构,使得颌更坚固,更灵活,适应多种多样的需要。外骨骼介入颌部结构的模式,是有颌类四大类群间的根本区别之一。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原始硬骨鱼类复杂的外骨骼颌部与其他三大类有颌脊椎动物都很不一样,这让试图追溯硬骨鱼类起源的古生物学家很是挠头。因为盾皮鱼的上颌片和下颌片都位于口缘内侧,只相当于硬骨鱼类内侧那些不太重要的骨片(犁骨、冠状骨等),而构成硬骨鱼颌最主要的成分——前上颌骨、上颌骨、齿骨等口缘骨片,仿佛是凭空出现一般,在盾皮鱼中找不到任何对应。

  鉴于此,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认为前上颌骨、上颌骨和齿骨这些颌部骨骼是在硬骨鱼纲这一演化支系中新生的。然而,全颌鱼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过去认为硬骨鱼纲独有的颌部特征,在盾皮鱼纲的某些类群中早已演化出来了。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据朱敏研究员介绍,“基于现有证据,特别是全颌鱼所提供的全新信息,我们使用被称为分支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大量早期有颌脊椎动物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最新的有颌类演化谱系。在这一谱系中,盾皮鱼类被确证不再是一个单系或自然类群,而只是一系列较原始有颌脊椎动物的集合,而除盾皮鱼类外的所有有颌脊椎动物,却很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从而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全颌鱼跟硬骨鱼纲与软骨鱼纲的共同祖先很有可能长得差不多”。

  日前,一条4.2亿年前的古鱼化石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因为它长了一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脸——那是人类脸部骨骼结构的首次完整呈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具出土于我国云南曲靖的古鱼化石,揭开了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全颌鱼的发现实际上告诉我们,有颌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保留并改进了盾皮鱼类的大型外骨骼骨片,这就是硬骨鱼类;另一支则丢失了大型外骨骼,代之以细小的鳞片和小块骨片,其中较原始的类群构成棘鱼,而软骨鱼类是由棘鱼中的一支演化而来。

  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颌的起源与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是21世纪以来古生物学界与演化生物学界瞩目的焦点问题。最新一期权威科技期刊《自然》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报道了“初始全颌鱼”的发现和最新研究进展。

[来源:深圳广电集团] [作者:] [编辑:刘芮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