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去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6.47万篇,科技论文数量全球第二。(9月30日《北京晨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为过去实践证明,而且必将继续为实践证明。科技论文数量全球第二受到关注,自在情理之中。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科技实力,体现在科技论文上,既指向数量也指向质量。虽然说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仅有数量也未必有质量。更重要的是,过分强调数量,也有可能削弱了质量,而且会败坏学风,导致整个学术风气、社会风气的恶化。
被引用次数是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消息称,中国被引用次数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国家。这是一个好变化,但并不值得沾沾自喜。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过去论文引用次数太低了,低得与论文数量不符、与大国形象不符。消息称,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还有不小差距——这便是例证。
当下,论文似乎无处所在,无所不能。如果说过去读书人一考定终身的话,那么现在对于研究者来说,就是论文定终身了。当论文等于身份、等于职称、等于收入、等于前途,而这个社会又遍布着功利、投机时,可以想象论文变成了什么样。并不排除有些人在辛辛苦苦写论文,但有些人只是复制粘贴抄论文;有些人是凭真本事发论文,有些人是凭关系花钱去置换版面……去年16.47万篇论文中,这种简直可以称为垃圾的论文,恐怕占相当比例。
一个民族很可贵的,就是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奋进的勇气,能够在浮躁面前保持难得的清醒。幸运的是,我们从来没有丢弃过这一精神特质。拿GDP全球第二时,全社会在短暂狂欢,很快进入了反思。现代化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应该是强国,不仅要GDP数量,更要进行质量、民生考量。支撑现代化的科技,同样不仅要大而且要强;体现在论文数量上,不仅要数量而且要质量。而且,面对中国梦的要求,针对论文的现实,应该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放到最高位置。
现实中论文确实出现了大跃进现象,应该对当前的论文机制作一个反思,一些岗位需不需要论文?需不需要这么多的论文?比如说,对于小学教师评职称,现行的论文要求恐怕需要调整。与此同时,更要从制度上扎紧笼子,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杜绝粗制滥造的论文以各种形式发表。这样,即使科技论文在数量上少了一些,但在质量上提高了,更能体现科技实力。这一背景下,对待科技论文全球第二,应该有着另一番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