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超量、疾病频发,广东省政协委员秦鉴建议设立广东省“节食日”,定在传统节日“寒食节”那一天,提倡公众少食或不食,并由粮食局长和公务员带头禁食或控制饮食一天。秦鉴表示,目前各地已有许多粮食局长带头禁食一天的例子(昨日《南方都市报》)。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节食日”,倡导公众在“节食日”这一天少食或不食,帮助民众树立健康意识、节约意识,初衷充满善意。但是节约粮食并非是要让人体验饥饿,“民以食为天”,任何人也没有权力让人节衣缩食、体验饥饿。
在我看来,为了树立节约粮食的危机意识,真正要做的不是节食、禁食,而是吃好不浪费,不要大吃大喝。大吃大喝,即便不是花纳税人的钱,但是食物资源是全社会的,何况吃喝浪费还会给公共环境造成压力,吃喝浪费并非不关我事,其实关乎你我他。
当然,国情不同,中国人这方面的责任意识还达不到德国人的境界。私人消费浪费食物资源,我们或许不便干预,但是对于动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行为,理应树立界桩、画出红线。从这个角度讲,政协委员如果倡议对公款吃喝进行饥饿疗法,建议设立“公款节食日”或许更受人待见。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官场酒文化更是十分盛行。迎来送往、检查评比、节日庆典、项目审批,都成了公务人员公款吃喝的由头。公款吃喝吃垮公务员身体,更是吃坏了党风政风,吃掉了民生投入。虽说公款吃喝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出台了转变作风、禁止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的八项规定。据央视《焦点访谈》4月13日报道,记者暗访了北京几处位于公园、古寺和胡同里的就餐场所,发现就餐价格高企,消费最低动辄几百元一位,其中隐蔽于某清代府邸的一家会所,消费最高每位达6000元,并有公车的身影。有服务员表示,他们接待的领导很多。
如何降低过高的公务接待消费呢?有经济学者认为,“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要让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我对此深表赞同。
要降低政府与国企的公务接待费,堵上挥霍浪费黑洞,除了坚持财政预决算硬约束,规范公务接待制度以外,还应该把治理公款吃喝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抓住公款吃喝的七寸,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务接待浪费与腐败,可考虑把公务接待腐败与乌纱帽挂钩。让官员与老总们出于高昂的违法成本,在公款吃喝时有所顾忌。如果从制度、法律两个层面对公款吃喝“节食”,公款吃喝被管住,不仅可以节省纳税人的钱,节俭用餐也会成为时尚。这无疑比设立节食日、体验一天饥饿,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