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1个多月,巴中有7人被马蜂蜇伤而不治身亡。10月8日,巴中市卫生局发出“加强蜂蜇患者医疗救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巴中市所有县区卫生局实施日报制度,每日下午5点向巴中市卫生局报告当日医增病例和转归情况,并成立毒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城区脏致马蜂滋生1月内连夺7命 专家:遇它站定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3-10-12 12:18

  安岳消防官兵摘取一个位于路灯上的马蜂窝。

  在最近的1个多月,巴中有7人被马蜂蜇伤而不治身亡。10月8日,巴中市卫生局发出“加强蜂蜇患者医疗救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巴中市所有县区卫生局实施日报制度,每日下午5点向巴中市卫生局报告当日医增病例和转归情况,并成立毒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城区为何频现马蜂?绿化好是主要原因

  “马蜂原本生活在山林中,筑巢于树枝或地上。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急剧扩大,城市与周边农村、山林的隔离空间逐渐消失,胡蜂开始进入城市筑巢(常见于窗户角落、屋檐下、街道树木枝条等处)”安岳一位专业的养蜂人士介绍,近年来,城市绿化好是马蜂乐意安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城区生活垃圾多,马蜂所需食物充足。另外,马蜂性情暴躁,市民生活或大风吹动树枝都有可能刺激到胡蜂,使其迁怒于人类。  各地频现马蜂蜇人事件  日前,陕西安康、汉中、商洛等地频频发生胡蜂蜇人夺命事件。截至10月4日,累计蜇伤人数为1640人,死亡42人。

  10月3日,重庆巫山县骡坪镇骡坪村72岁的李安秀,为保护4岁的孙女丹丹,被数百只马蜂袭击,因病情严重,老人在转院途中身亡。

  10月5日,西安的小李到葛排山上去修基站,被突然飞出的一群马蜂蜇伤身亡。

  10月5日,湖北团风县发生了一起马蜂蜇人事件,一对母女在山上采摘板栗时遭到马蜂攻击,46岁的母亲因伤势过重身亡。

  巴中

  近日,全国各地频发马蜂蜇人事件,而巴中的市民更是“谈蜂色变”。在最近的1个多月,巴中有7人被马蜂蜇伤而不治身亡。据巴中市卫生部门统计,从今年5月下旬到10月初,巴中全市医疗机构共收治毒蜂蜇伤病人114名,其中9人不治身亡。据巴中市消防部门统计,今年巴中市共接到群众关于马蜂窝的举报电话多达2000起,摘除马蜂窝超过700个,蜇伤人数超过300人。

  为了加强毒蜂蜇伤患者救治工作,10月8日,巴中市卫生局发出“加强蜂蜇患者医疗救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巴中市所有县区卫生局实施日报制度,每日下午5点向巴中市卫生局报告当日医增病例和转归情况,并成立毒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方便加强毒蜂蜇伤治疗。

  疯狂马蜂

  一月夺去7条人命

  马蜂又称胡蜂,因其体长毒强而让人“闻蜂丧胆”。陈大爷是9月5日被马蜂蜇伤的,被蜇30多处,如今仍躺在巴中市人民医院病床上,目前还在做透析和血液灌流。谈起当时被马蜂蜇的情况,陈大爷满脸惊恐,“黑压压的一片,像一阵风一样,头上满是马蜂,自己用外套捂住头,一阵乱抹,当时就抓死了10多只马蜂”。

  家住巴中市区的冯大妈也是受害者之一。10月2日下午,她在自家楼顶摘菜,一只马蜂围着她飞,试图赶走却被马蜂蜇伤了左眼,几个小时后,她的脸就开始肿了,最后连走路都看不到。通过近一周的治疗,冯大妈脸部已恢复正常,但左眼角处依旧留下了一个黑疤。

  10日,记者从巴中市中心医院了解到,今年巴中市中心医院共接待毒蜂蜇伤病人超过100例,目前仍在医院治疗的蜇伤患者还有15名。

  夺命毒蜂

  被蜇5处就可致命

  毒蜂到底有多毒?已有14年治疗蜇伤的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六科主任刘星君说,在巴中地区,蜇人致死的毒蜂大都是马蜂,秋季许多水果成熟,正是马蜂最活跃的季节,因马蜂本身螫针带有很强的毒性,且个头大(成年马蜂可以长到5厘米左右),携带毒液多,一旦被蜇超过5处全身多器官就会出现损害,严重患者甚至可能会休克死亡。

  刘星君建议,一旦被马蜂蜇伤,就要尽快就医。

  专家支招遇到马蜂 原地不动

  巴中市中心医院内六科主任刘星君说,马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当马蜂感到危险或者受到骚扰时,才会蜇人。如果遇到一群马蜂,最好是待在原地不动,即使是马蜂狂轰乱炸般飞向自己,也要保持静止。因为静止的物体不会给马蜂造成威胁,所以马蜂也不会疯狂蜇人。如果被蜇,切不可手舞足蹈扑打马蜂,也不要跑动。

  对大部分而言,遇上马蜂保持不动很难,刘星君总结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闭上双眼,假扮木头人,一般10多分钟后,马蜂就会飞走。

  被马蜂蜇伤后,部分伤者会选择用所谓的“土方法”进行治疗,刘星君否认了这一做法:“除了到医院就诊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白川东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胡蜂毒性大 被蜇伤后可能危及生命

  胡蜂的别名还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

  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胡蜂为什么会袭击人类?使用化妆品、饮酒都可能是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 黄蜂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被胡蜂蜇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黄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黄蜂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   轻度蜇伤:黄蜂毒是碱性的,所以应该即用酸性水冲洗。   中度可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毒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红肿和过敏反应。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蜇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如何避免被胡蜂袭击?

  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野外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相关链接

奶奶罩住遇马蜂袭击孙女遇害 全身都被蜇肿(图)
母女三人上山采笋遭遇马蜂袭击 只有女儿活着回来
流动摊贩南大桥下卖马蜂酒 海口市民质疑其安全性
5口外出游玩:看海的惹怒马蜂 钓鱼的被蜇昏
法称中国马蜂入侵引发民众恐慌 中国专家反驳
父亲上树为4岁女儿摘野柿子 被马蜂蜇成肾衰竭

 

相关链接:
父亲上树为4岁女儿摘野柿子 被马蜂蜇成肾衰竭
法称中国马蜂入侵引发民众恐慌 中国专家反驳
流动摊贩南大桥下卖马蜂酒 海口市民质疑其安全性
母女三人上山采笋遭遇马蜂袭击 只有女儿活着回来
奶奶罩住遇马蜂袭击孙女遇害 全身都被蜇肿(图)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董海扬] [编辑:冯丹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