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能不打针吗?”10月16日,正在三亚某医院排队等待注射的3岁女孩萌萌,眼巴巴地盯着母亲张星。
因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儿童输液现象成为焦点。记者近日走访三亚的部分医院发现,儿童输液现象普遍,个中原因却又纷繁复杂。
输液儿童多
门诊小儿日平均输液量150人次
因2岁儿子小明突然发烧,三亚市民杨兰连续两天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输液。“大人孩子都累,吃药就比较方便,但输液不是比服药见效快吗?”杨女士说。
一提起近日的一次就诊经历,来自四川的游客赵娟就气不打一处来,“孩子发烧39度多,可医生只开了退烧药,让先服用看看情况。医生太不尽责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开了退烧针。”
抱着正在接受头皮静脉注射的2岁儿子,三亚市民陈女士一脸焦虑。“孩子高烧不退,喂药特别困难,只好输液。”
记者走访三亚市部分医院的急诊输液区和儿科诊室发现,儿童输液量远超成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诊小儿日输液量平均150人次,门诊小儿日输液量最高可达242人次。
儿童口服药少
国内市场儿童用药不足60种
随着媒体关于输液安全的报道越来越多,一些家长也开始逐渐接受“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理念。
秋季腹泻是儿童多发病。“如果孩子病情不是特别严重,我们原则上就给他用口服药;如果孩子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并且吃一点东西就吐的情况,口服药短时间内无法见效,只能考虑给孩子肌肉注射甚至是静脉输液给药。”三亚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曾毓究说。
曾毓究介绍,口服药一般会经过胃肠,药效大部分被胃肠吸收;而静脉注射中,药物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器官内,作用发病部位的时效相对快于口服药。肌肉注射由于痛感强且注射后可能出现硬结的现象,患儿及其家属难以接受,一般不采用。
媒体日前曾报道,目前中国有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国内市场90%的儿童使用的是成人药物的减量版。对此,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药剂科主任柴栋说,儿童药不仅剂型是针对儿童的体重等因素配比制造的,而且儿童药一般有嚼味剂、果汁味或是糖衣让孩子容易接受,服药后吐出来的概率减少。
静脉注射、口服治疗对比
口服治疗比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随着各大医院“吊瓶森林”情况日渐普遍,静脉注射和口服治疗在用药安全和治疗费用上的对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口服治疗一定比静脉注射治疗的安全性高,同种药,口服药过敏的几率低于静脉注射。”曾毓究说,虽然各大医院诊疗治疗的规范性加强很多,但输液时的过敏反应难以预知,输液快慢、多少控制不力也容易引发输液的不良反应。而且,退一步说,即使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口服药可通过洗胃、呕吐、排泄等方式将药析出,静脉注射却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或是排尿的方式挽救。
“输液比吃药贵多了,输液的患者越多,医院的效益越好。”类似于陈女士的观点,不少患者都持有。
记者就此随机将常用于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口服和输液成本做了一个对比。
用于口服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4元1盒,可供服用6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粉针1.2g的19元1支/次,一般输液为3天—7天一疗程,输液用药就至少需要57元,再加之输液的材料费和人工费,输液的治疗费用为口服治疗费用的3倍。
对此,柴栋表示,输液治疗占用的病床、医护人员等卫生资源多,其实医院都不太支持输液治疗。
相关链接
三亚:旅客网上差评入住公寓 与老板短信“对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