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到万泉河放生的人群不断增多现象,海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动物学家史海涛近日再次警告说:盲目放生可能会破坏万泉河流域固有的原始生态平衡。
早在2009年1月,记者报道过万泉河琼海段发现大批乌龟上岸晒太阳的新闻。这种现象引起动物学家的警惕。著名动物学家史海涛教授通过亲自到琼海考察后得出结论:从万泉河爬上岸的大批绿色乌龟是美国红耳龟,原产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这种外来物种如果在万泉河流域肆意繁殖,会给万泉河原有生态链造成很大破坏。
“这些乌龟之所以爬上岸来,不是因为他们要享受阳光,而是他们是外来物种,对万泉河水质、水文特点甚至水温度一时无法适应。万泉河水中部分存在的污染也是原因之一。”史海涛教授说。
近年来,史海涛教授和他的学生对美国红耳龟对海南的入侵和分布做了系统研究。据称,美国红耳龟(Trachemysscriptaelegans)已被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史海涛教授和他的学生采用走访调查、野外调查、解剖、无线电遥测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耳龟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种群数量﹑食性、活动家域、微生境利用等进行了研究。
史海涛教授的弟子刘丹在调查论文中写道:2008年1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采用走访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红耳龟在海南岛22条河流、6个水库、8个湖泊、3个养殖场、21个市场、6所寺庙的分布做了调查,共涉及18个市县和105个村庄。发现红耳龟在南渡江、万泉河、红城湖等共10条河流、1个小型水库、3个人工湖泊有分布,遍及海口、琼海等12个市县。采用遇见法发现红耳龟46只,遇见线密度南渡江为2.08只/km、万泉河为1.14只/km、洪城湖为2.4只/km、金牛岭湖为1只/km、东湖1只/km;采用笼捕法共笼捕到红耳龟16只,努力密度南渡江样区N1为0.0021只/笼捕日、N2为0.0032只/笼捕日、N3为0.0089只/笼捕日,万泉河样区W1为0只/笼捕日、W2为0只/笼捕日、W3为0.0400只/笼捕日;采用直接捕捉法在其偏好的生境共直接捕捉到红耳龟102只。其数量已经明显大于本地淡水龟。红耳龟在海南岛的分布特点为:①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附近的水域,并开始向其周边的水环境扩散;②栖息于平缓或静止的、食物较为丰富的水流中;③能在半咸水中生活。
史教授说,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红耳龟在海南岛野外分布广泛、数量多、食性杂、取食种类多、活动范围大、适应能力强、与中华条颈龟生活环境相同,势必影响其同生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威胁本地淡水龟的生存。其分布与人口密集程度相关,导致其野外大量分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放生。民众对红耳龟有一定的了解,但程度不高,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物种的防范意识,从根本切断红耳龟入侵源头。同时需继续深入开展红耳龟入侵机制研究,为立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类似美国红耳龟这种外来物种是如何“潜”入海南的母亲河万泉河的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生。尤其是动物保护人士和佛教信徒的盲目放生。
史海涛教授认为,万泉河流域虽然有乌龟生存,但数量并不大。但近年来万泉河里乌龟数量显然在上升,因为放生的人群在上升。据了解,仅琼海博鳌禅寺的两个大大的放生池就积存大批乌龟,佛教信众不断来放生池放生导致放生池无法承受大批量动物存在,只好分批把这些动物放到万泉河里去。“因为客人来放生的乌龟很多,我们的放生池容量有限,所以我们的师傅们把一些乌龟拿到万泉河里去放生。这些乌龟大小不等。”博鳌禅寺总经理助理王小姐介绍说。
那么,抓到类似美国红耳龟这样的外来物种又如何处理呢?史海涛教授语出惊人:“假如抓到这种外来乌龟,最好拿来吃掉。万不可放回海南的自然环境。”这显然与动物保护人士的信念和佛教界主张“不杀生”存在尖锐矛盾。
相关链接
俞永福:创业是玩命 创业者要做新物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