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狄伯杰
近年来,印度一直因政策无能而饱受指责。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印度与中国之间存在政治不信任以及其他消极因素,但两国关系不仅显露出成熟,而且比以往更深、更广。
印度总理辛格本月将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是对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访印的回访,也标志着1954年后两国政府首脑首次在同一年内实现互访。这表明印中关系正在向战略深度发展,同时两国关系也在多个不同领域不断得到扩展和加深。
试想一下,印度与中国的边境陷入动荡会怎样?正是由于现有的边界机制,两国边境才得以维持和平。印中已签署一系列边界协议,这些协议并不是两极世界、冷战和印中不对称力量结构的副产品,而是两国从敌对和冷战中汲取出来的经验,是两国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相互接触和友好关系的结果。这些冲突管理机制一再强调,印中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磋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印中在实际控制线的对峙表明,双方任何试图增强驻扎边界军事力量的举动都将造成更多紧张局势。而这些对峙的和平解决则反映了,双边关系正逐渐走向成熟,双方都有信心和意愿解决危机,防止危机滑入危险境地。
两国的贸易和商业发展正处于自印度独立以来最好的时期。10年前,双边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但在2011年已经跃升至740亿美元。正如安全领域的冲突管理机制,印中在贸易和商业领域也建立了一系列磋商机制。但尽管如此,双方的行动仍然十分谨小慎微,在经济合作领域依然会考虑到安全问题的成见。印中联合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仍然具有大幅提高的潜力。高速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被认为是重要机会。对于印度而言,这将是学习中国经验的机会。同样,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可能会给予印度更多的市场准入。
两国的民间交往目前处于最好阶段,有超过60万印度人每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大学学习的印度学生数量超过1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9月26日至27日在印度分别举行首届两国媒体交流大会。派驻对方国家的记者数量也在增加。
尽管印度和中国的状况已经不同于10年前,但两国在全球舞台的合作依然得到加强。尽管两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领域的差距不断拉大,但双方在世界舞台的交流依然不断增多。两国已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机构民主化等问题上找到了利益共同点。
虽然印中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处于最佳阶段,但依然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存在竞争。未得到解决的边界问题依然是各个层次相互猜疑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印中双边关系依然强劲有力。两国都意识到,全球政治结构正在经历根本性变革,力量平衡正在逐渐由大西洋转换到太平洋。尼赫鲁的“亚洲复兴”梦想和邓小平的“亚洲世纪”展望似乎正在成真,但未来它们的实现有赖于印中关系,因为两国关系不仅将定义亚洲的新国际政治秩序,同时也将定义世界的。▲(作者B.R.Deepak是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由伊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