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并指责农业部不作为。(据《南方都市报》)
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决定着商业化,如果完全安全,想必公众也能够接受,现在连“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都未有定论,商业化受阻也就不奇怪了,而61名两院院士联合上书国家领导人,似乎对转基因水稻的“前景”是有信心的。然而,推广转基因水稻不能只靠信心,不能靠“上书”,应该首先要让公众相信,要让公众看到科学的依据。
也许,科学家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去寻找、论证这样的“依据”,而非操之过急地去上书。据了解,“绿色和平”一直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一旦其商业化而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未来潜在的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
“绿色和平”的反对,也同样需要科学的观察和论证。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转基因水稻研究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国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10年来,他们不断从国家的各个层面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是否带着某种利益驱动呢?
院士是受人尊敬的“社会精英”,也是“社会良心”,所以他们的任何举动都必须是慎之又慎的。“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一直有争论,袁隆平曾经公开表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他的理由是,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
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美国政府早前虽然曾批准转基因水稻,但美国国内农民由于担心市场抵制而一直不愿种植。因此,对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慎重是对的。窃以为,院士们不要急着“上书”,应该将重点工作放在科学本身,用证据来说服公众。从某种意义上说,“上书”是在抄小道、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