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10月15日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研讨中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从2015年起,英语分值在北京市高考中所占比重将有所减少。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其中有一种意见是,高考英语分值从原来的总分150分,降低为100分,语文、数学分值将相应提高。其中,语文总分将从原来的150分增加到180分,数学总分从原来的150分增加到170分。(《京华时报》10月19日)
实际上,近日来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均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其中,英语正式退出2016年高考的设想也纳入了讨论。
笔者认为,尽管方案还未确定,但降低英语分数,提高语文分数或者取消英语高考的做法,无疑都是将母语学习和汉语学习、数理化学习对立起来,这是非常有局限性和狭隘性的做法。
1985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在广东进行英语、数学两科试点。中国人再一次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掌握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渠道,多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我们的母语学习绝对不应该和英语学习对立起来。学习母语,是丰富自我,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英语,是开拓眼界,和世界沟通,对广袤的世界有深入的了解。数理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思考能力;英语的学习,锻炼学生对另一种文化和交流工具的掌握。
近年来,高校英语学习和高考英语改革的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英语缘何成为高考改革的众矢之的呢?一方面,社会各界认为高校英语学习效果不佳,我们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真正的英语交流还是一个大难题。同时,全国普遍出现了汉语弱化病,“中国人写汉字能力变差”等新闻也屡现报刊和网络,甚至有学者出了一本《汉语危机》的书,这也加剧了人们对强化母语学习,弱化英语学习的讨论,加强了专家们对保护汉语,拯救汉语的呼吁。
事实上,高校英语学习一直存在很多问题。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过分重视语法的学习,忽略学生使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法学得很多,但是不会应用,不敢开口。这说到底,还是中国高校英语教育方式存在诟病。而“汉语弱化”问题的出现,除了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另外一个罪魁祸首就是网络。各路奇葩的网络语言,不知不觉中弱化了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性;方便快捷的打字、打印,潜移默化中淡化了我们的思考和手写能力。
所以,英语减不减分,实在不是高校英语改革最该重视的问题,如何切实推行英语教学方式改革,让我们的学生能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才是目前最应该解决的难题。积极应对英语教学的弊端,让英语学习专业化,实用化,这才应该是我们对于英语学习和考试应该有的态度。
文/朱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