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口市民刘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海口市有不少乞讨者,乞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走在街头会发现很多“熟面孔”。昨日,记者走上海口街头调查了解,发现乞讨者的乞讨方式五花八门。对此,海口市救助站称,乞讨手段日趋团体化、专业化,影响正常救助工作的开展,需加强执法手段。
街头乞讨方式五花八门,真假难辨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海口市海秀东路明珠广场前的天桥上,一名戴着墨镜的老大爷正在拉着二胡,身边放着几件行李,面前铺着一块白布,上面写着:求助,年老又多病,无儿也无女,请给一元二元吃饭钱。同时,他的身边还放着一个红色的桶,路过的人不时向里面放五毛、一块、五块……
“我无亲无故,讨钱是为了治眼睛。”今年72岁的黄大爷告诉记者,他来自河南,曾制作过路牌和广告牌。可三年前,他的眼睛因白内障而失明,因为没钱治疗,再加上以前挣的钱都花完了,所以,一个多月前,他就出来乞讨了。他告诉记者,每天平均能讨到100多元,他想用来治眼睛。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愿去救助站时,黄大爷说,去救助站,工作人员会劝他回老家,但是他家里没有亲人,他不想回老家。
在龙昆南路,一对母女背着行李站在路边乞讨,面前放着一张写着“求助4元,给孩子买饭吃”的布,孩子看起来只有三四岁大,当记者试图探问其家在哪里,为何乞讨时,她并未作出回答。
同时,海口街头常出现“背包客”,他们身上背着旅行包,自称旅游时钱财被盗,求助几元回家……
记者调查
部分受访者认为街头乞讨多为骗术
对此,记者采访了10名市民,7人认为,很多乞讨都是骗人的,利用大家的同情心,很不道德。另外有两名市民认为,能帮助他们还是会帮,对于受助的是否为职业乞讨者,他们并不介意。还有1人认为无所谓。
“我经常在街上看到‘熟人’,不知道是不是职业乞讨者。”家住海口市道客村的刘先生说,他上下班都要经过龙昆南路,时常看到手持拐杖的老太太在乞讨。有一次,他在道客村见到了经常在龙昆南路乞讨的老太太。他个人认为,以前,他觉得那些人很可怜,会给他们一些零钱,但是现在,他不愿再给钱了,因为假的太多了。
海口市救助站
部分乞讨人员已去过百余救助站
记者从海口市救助站了解到,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而另一部分却恶意骗站、跑站、闹站,甚至有些人已经去过100多个救助站,因“跑站骗助”被列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黑名单。“有些人组团来救助站,还有些职业乞讨者不愿接受救助。”海口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22日晚,先后有8名男子来到海口市救助站,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部分人员身体有不同程度的伤残。工作人员先给他们办理受助手续,当他们的右手大拇指刚放上去,电脑上就跳出他们的相关信息,原来,他们都上了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黑名单。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人基本都去过几十个救助站,其中一人去过100多个救助站。他们中有人说,“我们来这里,目的很明确,不给钱就不走了。”
据海口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乞讨手段日趋团体化、专业化,严重影响正常救助工作的开展,希望能加强执法手段和依据。
相关链接:
广州石牌桥地铁站拾荒男刀刺六旬乞讨女被控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